高血压患者,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

2019-07-10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为好?

应该控制在静息心率每分钟80次以下为好(如果是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率,则应该是24小时平均心率75次/分以下)。

为什么?因为有医学研究的证据。

高血压患者中不少人伴有心率的增快,心率增快提示交感神经的兴奋。

对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发现,3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80次/分。我国调查的结果是,单纯高血压患者中38.2%的人心率≥80次/分。

心率快说明什么?说明这部分人身体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强。就像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样,心率就是交感神经张力(紧张度)的“窗口”

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身体里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兴奋是很重要的一条

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这样,心脏排血就增多了,血管里的血液(血容量)也就增多了,血压就会升高。

同时呢,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了,阻力就增大了,血管既不容易扩张,扩张了也容易缩回去。这样,同样也会升高血压,而且收缩压、舒张压都升高,可能舒张压升高还会更明显些。这种情况特别多见于中青年人的高血压。因为中青年的高血压人群,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强,血管弹性尚好(还没那么硬化)。

高血压患者,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

心率的增快会使血压持续升高,增加靶器官损害。

心率的增快带来血压的升高和心脏的做功增加,长此下去,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和心肌的肥厚劳损,肾脏也会出现损害。

交感神经激活还会带着下级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就会使血容量更多、血管紧张度更高、心肌更加肥厚,血压也就更高。

研究发现,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的风险增加,主动脉的僵硬度也会增加,微量白蛋白尿(肾损害)的发生也会增加。

当然,动脉硬化、心肌肥厚又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风险会明显增加。

哪些风险?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国内外很多项研究都发现,心率≥80次/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全因死亡率都比那些心率<80次/分或者更低一些的患者明显增加。动态心率监测,24小时平均心率>75次/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全因死亡率也都会增加。清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也是增多的。

这些都说明高血压患者心率快了不好,风险高。

治疗后心率减慢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好,风险明显降低。

我国就有研究发现,一般心率在60~79次/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最高。

国外也有研究发现,心率慢的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有一项研究很有意思,这项研究心率快慢也是以每分钟80次区分。结果呢?开始研究时心率就慢(<80次/分)、后来也慢的高血压患者死亡率最低;开始心率快、后来心率减慢的患者次之;开始心率慢、后来增快了的患者死亡率就高了;如果心率从开始到后来一直都快,死亡率就最高。

这就提示我们,如果高血压患者能够减慢心率,是有好处的,可以降低风险的。

所以,高血压患者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心率

心率控制在多少为好?

静息心率在每分钟80次以下为好(24小时平均心率在每分钟75次以下为好)

什么是静息心率

顾名思义,安静休息状态时的心率。注意,不是睡觉睡着时的心率。是清醒状态下处于安静休息时的心率。

怎样测?

环境安静,室温合适。

最好是清晨安静状态下自测。日间至少休息5分钟或更长时间,测量前避免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饮浓茶等。

首选坐姿,两腿不交叉,测量时不说话。

可以数脉搏(房颤病人,早搏多的病人脉搏不准,需要听心率),可以听诊心率。注意,数脉搏、听心率都至少要数/听30秒。也可以用电子血压计测血压时测定(测两次,取平均值)。

高血压患者怎样控制心率,我们下一篇介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e4xGGwBmyVoG_1ZbF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