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丨战旗美如画—东北解放战争荣誉旗帜图片展:高举义旗 走向光明

2024-10-21   博物馆世界

第二单元 战旗猎猎 决战决胜

战旗美如画 ——东北解放战争荣誉旗帜专题展览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东北人民解放军这支所向披靡的革命队伍用听党指挥、决战决胜的政治品质和能力担当,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立下了赫赫战功,创造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

高举义旗 走向光明

国民党军184师海城起义红旗

尺寸:纵132cm 横190cm

质地:绸

现状:基本完整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4纵发起鞍海战役。在大军压境和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5月29日深夜,国民党军184师师长潘朔端率师部和552团2712人在海城宣布起义,举起了这面“反内战、争和平”的红旗。这一义举,开创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起义的先例,鼓舞了要求和平、民主的广大人民,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震动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对稳定东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

起义后,该旗由潘朔端保存,1983年4月由其家人捐赠给辽沈战役纪念馆。

潘朔端

潘朔端(1901-1978),字孝源,云南威信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六十军团长,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战功。

1945年任184师师长,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调驻辽宁海城,5月率部起义,6月任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军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潘朔端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场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起义后,朱德发来贺电,称潘朔端此举是见义勇为,振臂一呼,揭和平义旗,张滇军之荣誉。

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军旗

尺寸:纵206cm 横114cm

质地:缎

现状:基本完整

级别:国家二级文物

1946年5月30日,国民党184师师长潘朔端在海城率部起义。6月,部队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朔端任军长。这是当时第1军的军旗,由潘朔端保存,1983年4月由其家人捐赠给辽沈战役纪念馆。

鞍海战役经过要图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鞍海战役,国民党军184 师师长潘朔端在海城率部起义。

朱德总司令给潘朔端的亲笔信

东北军区给潘朔端的委任状

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成立一周年纪念旗

尺寸:

纵240cm

横100cm

质地:

棉麻纤维

现状:

基本完整

级别:

国家二级文物

这面旗是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政治部在民主同盟军第1军成立一周年时赠送的纪念旗。

此旗由潘朔端夫人宋平保存,1983年4月8日捐赠给辽沈战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