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志丹县保安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将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重要地位,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作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矛盾化解、问题破解、隐患排解等工作,创新推行“1+3+N”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走出了一条平安建设新路径。
“1”核建设,搭建工作平台。以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为核心,依托综治中心、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整合“村民议事室”“便民服务室”功能,以全县推行“书记办”为民服务工作机制为契机,设置群众诉求服务点和“书记接待室”,安排全办各级党组织书记在“固定接访日”定期接待来访群众;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便民服务窗口,搭建矛盾调处中心,及时为群众提供诉求办理、矛盾调解、信访调处、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务,全力落实“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方便群众及时快捷地反映问题,小问题就地化解、大问题及时登记上报。今年,街道、村(社区)共设立12个“书记接待室”和1个各类矛盾调处中心(室),11个村(社区)就地化解小问题108件,向街道办上报解决问题矛盾2件。
“3”治融合,激发治理活力。推行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充分发挥治理效能,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在9个村“新订新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规范“一约四会”运行,全面推进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八五”普法为契机,以乡村法治化建设为抓手,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累积开展专题法制宣传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努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村(居)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人心,弘扬正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道德模范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入开展“乡村之星”、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40多个,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改进民风,引导群众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通过夯实自治基础、强化法治保障、着力德治引领,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N”力齐发,提升治理水平。积极统筹辖区资源力量,联合爱心企业、社区社会组织、文艺团队等,整合成立志愿服务队伍,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形式、深化志愿服务格局、培育志愿服务项目;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进”社区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城市党建“同心圆”工程,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充分利用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个人优势,紧盯基层社会治理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充分凝聚全民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划分网格,将党的建设、综治维稳、平安建设等工作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振兴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进行“多网合一”,将原有村(社区)网格优化调整为95个,其中农村63个、社区32个,选优配强网格员,持续构建四级网格架构,全面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村(社区)、片长社区负责人包片区、村社干部包网格的“四级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群众通过“小事找网格员、大事找村(社区)、难事找街道”解决诉求和实际困难,切实维护辖区平安稳定有序局面,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来源:延安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