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有300多口大缸,用它们来灭火靠谱吗?其实还有其它秘密

2020-11-04   开心菜菜慢生活

原标题:北京故宫有300多口大缸,用它们来灭火靠谱吗?其实还有其它秘密

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一个片段印象深刻。太监们趁溥仪年纪还小,处处捞取宫中油水。有一回溥仪问一位张姓太监是不是在宫外有房子,而且有20间之多,太监唯唯诺诺,并说大家在宫外都有房子。溥仪更换了内务总管,并打算彻底清查库房。当晚,库房失火,被烧得片甲不剩,溥仪无比凄凉的说,太监们故意纵火,要阻止朕查清他们偷了什么。

北京故宫自建成后,建筑数量最多时有9999间半,现在有9000多间,期间经过无数次大火,每次大火都是尽情燃烧,根本来不及救。

你可能感觉到奇怪,明清时期,故宫是靠什么来救火呢?

故宫的消防水源,一处是金水河,另外就是各宫殿外的无数口大缸了。

铜缸、铁缸是宫中的防火设备之一,平时贮满清水,以备灭火时用。每到冬季十月到第二年的二月,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盖,气温低时,缸下烧炭加温,防止结冰。故宫最早的缸来自于明弘治年间,现存的大缸有308口,其中有22口镀金的。当故宫建筑失火时,便从这些大缸里打水灭火。

小火还行,遇到大火怎么办?只能让它尽情的燃烧。据说,从1420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11年退位的400多年间,关于故宫失火有记载的记录就达到4、5十次。失火的地点以乾清宫最多。

在故宫刚建好没多久的1421年,故宫就经历了第一场大火,将三大殿全部烧毁,到了1422年,乾清宫又被烧了个一干二净。故宫里的火灾有时候是由宫内挂着的灯点燃的,有时候是皇帝与妃子在帐子内玩烟火点燃的......总之,故宫里的宫殿历经火灾,多灾多难。

故宫建筑大都是木制结构,因此,常常能在建筑外看到一些小孔,起着通风透气的作用。也正是这种木制建筑,最容易失火。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给故宫配备了很强大的消防措施,但在明清时期,想要防火,除了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再就是依靠这些大缸里的水,还有建筑上的一些设计。

如果你走在故宫里,一定能看到这样一种神兽,它叫鸱吻,传说为龙的第九子。鸱吻张着大口,正吞屋脊,尾部卷起上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神兽?鸱吻主要起着吐水防火的喻意。为了防止它逃跑,还在它头上插了一把箭固定。

传说,故宫曾经有过13次被雷击的经历,但每次都只击坏了鸱吻,而故宫完好无损。

除了用鸱吻来避火消灾,故宫那22口镀金的大缸也不单是为了奢侈豪华而镀,同样也是为了克火。

虽然故宫有308口大缸,但仅仅在皇帝出现的地方才有镀了金的大缸,为什么?因为皇帝出没的地方是脚踩皇土,金缸直插土中,从而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

故宫大部分的建筑都是红墙黄瓦,可是有几幢建筑是红墙黑瓦。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建筑颜色不一样吗?因为这些黑瓦的地方是故宫存放图书的地方。纪晓岚就曾经在这些黑瓦的房子里编写了《四库全书》。因为存放的都是书,自然要以防火为主。五行当中,黑色属水,红色属火,从而达到水克火的目的。

可以说,故宫里的任何一种设计,任何一个物件,都有着特定的意义。走进故宫,就是翻开一本百科全书,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我是开心菜菜,欢迎关注我,看更多新奇旅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