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特维赞”号的故事应该从费城人查尔斯·克朗普说起,正是由于他在困境中坚持才最终取得成功,才能在30多年后获得 俄国 海军第一艘在外国建造战列舰的合同。
“列特维赞”号战列舰主要火力是装备在前后2座双联炮塔内的4门40倍口径1895年式的305毫米火炮。射速80-90秒/发,每门火炮备弹77发。相对于日本和英国战列舰主炮的重型炮弹,俄国人的火炮采用发射较轻的炮弹,可以获得较高的初速和更好的穿透能力。对比英国1893年开始装备的305毫米Ⅷ型主炮和日本EOC G/G1型主炮,俄国人在中近距离上(限于观瞄系统,当时充分发挥火力的距离是在5486米以内)还是不差的。
(注: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战列舰“富士”号、“八岛”号装备的是BII型炮塔;“敷岛”号、“初濑”号、“朝日”号装备的是BⅣ型炮塔;旗舰,也是最后完工的“三笠”号装备的是最新的BⅥ型炮塔,全部装备的都是40倍径的EOC G/G1型炮管。炮塔不同射速并不完全相同。)
炮塔原本是和舰体分开的合同。克朗普最初希望最好是投标决定,当时还传出可能装备具有美国风格的主炮塔。但是在1898年7月举行的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的会议上还是决定在俄国国内兵工厂进行制造,原因竟然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厂质量更好些!分解开的主炮塔在1901年10月运到船厂组装,这项组装工程也额外花费了船厂5万美元。
中型火炮群由12门仿法国加纳特(Canetp-attern)45倍口径152毫米速射火炮组成。其中8门设置在主甲板的炮塔内,4门则在上甲板的炮塔中。火炮初速792米/秒,射速3-4发/分,备用弹药2400发(每门200发)。由于俄国士兵没有操作复杂机械的习惯,克朗普在副炮塔火炮射击前设置两道甚至三道保险,保证开炮前俄国士兵可以不受伤害。这样一来,使得火炮相对其他国家同类火炮射击速度稍微慢些。
重型反鱼雷艇炮群由20门50倍口径75毫米(12磅)仿法国加纳特式火炮组成,14门安装在主甲板预制的开口中,其中4门位于每侧舰首到第1座152毫米副炮炮塔之间,最后1座152毫米副炮炮塔到舰尾间3门;另外6座同样位于上甲板,每侧3门,全部在上甲板两座152毫米炮塔之间。每门备有弹药325发。
轻型反鱼雷艇炮群由24门哈乞开斯43倍口径47毫米(3磅)速射炮组成,每门备弹125发。上层建筑前后上各4门,另外的8门位于上层建筑的尾部(每侧司令塔各1门,另外3门位于舰艇操作塔上方的战斗平台上)。剩下8门中前后战斗平台各3门,另外的两门在桅杆平台。还有6门哈乞开斯23倍口径37毫米(1磅)轻型火炮,位于舰桥两侧,每门备弹200发。另外也搭载两门63.5毫米行营炮,每门备弹200发。
虽然不适用但“列特维赞”号也装备6具381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水上(船首,船尾各两具),两具水下(船首两侧),装备有17枚阜姆产鱼雷。
“列特维赞”还可以搭载45枚水雷,并且装备有6具75厘米大型探照灯。
火控系统在试航返回俄国后安装。应用电动指示器刻度盘参数转换目标射程和参数,可由在指挥塔里的射击指挥员指挥单个火炮或全部火炮射击,比机舱呼叫的那种报话筒先进不少。距离测定是由千分尺——类似六分仪的设备提供,主要是通过敌舰上显著特征来估量角度,如水线到桅顶的实际高度已知,利用千分尺得到个角度就可以计算出敌舰的距离。以至于俄国海军舰只上都携带有记载的外国军舰不同特征高度的参考书。
和同时代的战列舰一样,“列特维赞”在设计中也携带有两艘三等鱼雷艇,通过艇首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鱼雷。共有5艘这样的鱼雷艇在新泽西州船厂建造(推测其中的3艘是作为备用艇)。每艘都携带有艇首发射的鱼雷1枚和1门向前的小口径速射炮。历史上战列舰搭载的三等鱼雷艇战果不是很多,除了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三笠”号有过击沉驱逐舰的经历(那艘倒霉的驱逐舰还是俄国1900年在天津大沽缴获中国的),其他都是碌碌无为一生,只作为交通艇使用。
“列特维赞”防御装甲全重3300吨,占正常排水量的25.8%。所有垂直装甲都是克虏伯强化钢加工而成,水平防御装甲则是哈维镍钢装甲。主装甲带位于机舱上方,厚达229毫米,延伸到船体边缘逐渐减少到127毫米;沿设计水线上方0.91米处长78米,高1.78米。在这之上是上甲板装甲带,厚度152毫米,高2.29米。上甲板装甲带和主装甲带长度一致。隔离舰头和舰尾部分的是厚度为178毫米的防护隔离舱。
主炮塔外部装甲厚127毫米,两门火炮中间保护装甲厚37毫米;上甲板火炮外侧装甲127毫米,内部是半圆形隔壁,厚37毫米。
首尾主装甲带和上甲板装甲带之间垂直位置也有51毫米均制装甲防护。
舰首和舰尾的指挥塔也有76毫米装甲保护。
305毫米主炮塔侧面和正面的装甲厚229毫米,顶部装甲厚51毫米,上甲板装甲带上的炮座厚203毫米,从上甲板装甲带到主装甲带之间的炮座装甲厚102毫米。指挥塔外侧装甲254毫米。
排水量不超过12700吨,吃水不超过7.9米。武装4门40倍径305毫米主炮(2两双联),12门45倍径152毫米副炮,20门76毫米炮,20门47毫米炮,6门37毫米炮,两门63.5毫米行营炮。装甲为克虏伯装甲,主装甲带超过水线长度的2/3长,229毫米厚,上甲板装甲152毫米厚。航速18节。克朗普获得批准可以比最初预定的12000吨的排水量增加700吨,但是其他的指标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18节航速,而且还必须以此航速维持连续12小时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