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红酒
提起约翰·拉贝,也许大部分人都很陌生,很多人根本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这个名字我们却不应遗忘,因为他在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中拯救了25万中国难民。
拉贝是一名来自德国汉堡的商人,曾受聘西门子公司,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负责人。1931年,拉贝还担任了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后来又担任了南京国民政府军事顾问。虽然拉贝是一名纳粹党员,但却充满了正义感。事实上,纳粹党员中并非全都是狂热分子,其实大部分都是比较有良知和理性的普通党员。拉贝不仅富有正义感,而且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中国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因此,在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拉贝没有和其他外国人一样争相撤离,而是坚持留在了南京。虽然德国政府几次召唤,但拉贝一直拒绝离开。他认为,作为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他有义务而且应该留在中国。
12月,日军攻入了南京,在南京市内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和已经放弃抵抗的中国士兵。面对日本人的暴行,拉贝挺身而出,联合南京市内的留下的美英等国商人、传教士、大学教授等20多名外国人士,组建了由他任主席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为中国难民提供庇护。患有糖尿病重疾的拉贝将自己的住所让了出来,让无数的中国难民躲在他的家里,他还在院子里挖了防空洞以防日本飞机的空袭。而拉贝自己则堵在门口,用柔弱的身躯阻挡发狂的日军。当时日军已经杀红眼,根本没有道理可讲。勇敢的拉贝在日军的刺刀前丝毫不惧,一直和日本人对峙,甚至公然从日本人刺刀下抢人。由于日本人拒绝承认拉贝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这个民间组织,因此拉贝其实并不安全。但拉贝不为所动,他和日本人据理力争,亮出了他的纳粹党员身份,并把纳粹旗帜覆盖在了屋顶。日本人投鼠忌器,不愿得罪德国人,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拉贝保护躲在他身后的中国难民。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南京的其他二十多个安全区,拉贝和安全会的其他成员们不仅为难民们提供庇护,而且到处筹集资金,为难民门购买食品和药品。他们穿梭在日军的刺刀之下,争相奔走救助中国难民。在拉贝的领导下,安全委员会收容救助的中国难民高达25万。如果没有拉贝以及和他一道挺身而出的外国友人,也许南京大屠杀会多出25万殉难者。直到南京恢复平静,难民们被安排妥当,拉贝才离开中国。当拉贝走的时候,难民们列队欢送,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德国人鞠躬致意。
拉贝回国后,由于拒绝召唤等原因,被纳粹分子逮捕,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拉贝长期被软禁。他写的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也被纳粹分子没收。当德国战败后,拉贝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由于他的纳粹党员身份,他又遭到了盟军的非难,贫病交加的拉贝锒铛入狱,生活艰难。当拉贝的遭遇传到南京的时候,国民政府向拉贝提供政治帮助,帮助他逃脱牢狱之灾。南京政府和南京市民争相捐款,南京市长还亲自跑到瑞士为拉贝购买食物和药品邮寄给拉贝,以表达南京市民和中国人对拉贝的感激之情,感谢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为中国人做的贡献。中国政府还表示:如果拉贝愿意,可以到中国,中国会照顾他。可拉贝拒绝了中国的好意,他不愿意给中国添麻烦,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在抗战胜利五年后安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外人知晓,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可拉贝拒绝了中国的好意,他不愿意给中国添麻烦,也不愿意离开家乡,所以在抗战胜利五年后安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外人知晓,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