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走进咸阳高新区杜克普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将衣料配件上的识别卡在工作台前面的显示屏上刷一下,就可以看到这件有着自己专属ID的衣服配件,需要被如何“个性化定制”。卡片和显示屏链接的则是杜克普服装打造的统一的智慧运营平台,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衣制造柔性化定制生产,个性定制订单交期由原本的30天缩减到7天。
实际上,在咸阳高新区,像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不在少数。比如,华泰厨具通过应用AI+质检模型,生产精益水平提升35%;通过打造智能餐厅,形成品牌示范,三季度销售额同比显著提升;生益科技通过定制化的智能排产方案,优化了交货时间、降低了库存,生产成本降低15.6%......
而这背后依靠的则是,高新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统览,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数字科技和技术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智汇“中国屏谷”
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咸阳高新区汇聚了彩虹光电、冠捷显示、峻凌电子、虹宁显示等40多家电子显示企业,2021年电子显示产业产值245亿元,形成了从石英砂到显示终端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彩虹光电旗下的彩虹股份是中国平板显示器件领域唯一的具有“面板+基板”上下游产业联动效应的企业。作为23条重点产业链“电子显示"的链主企业,已推动咸阳高新区成为拥有电子显示产业链最全的区域之一。
今年以来,咸阳高新区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专注产业智治、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政务协同四大重点领域,助力实现产业链条有“韧度”、产业发展有“速度”、产业环境有“温度”三大目标,全力铸造“中国屏谷”金名片。
据了解,咸阳高新区携手新华三集团共同打造的“数智高新运营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全区企业一张图,在大屏端一屏统览高新区所有企业,通过产业链及企业类型维度,实现辖区企业透视。
“我们的系统可以深度精准定位企业需求,综合运用政策支持及风险提醒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咸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毛建荣表示,“按照产业链类型,我们可以突出重点产业,打造高端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加速融合。”
以“中国屏谷”的建设为例,“数智高新运营服务中心”可以将电子显示产业链分布情况清晰地展现在大屏上。毛建荣介绍,“由一粒石英砂熔炼成玻璃基板,再加工成显示面板,最终组装成各类型显示器......这一全链条加工涉及到的企业我们均可以看到,帮助企业寻找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增强产业合作与协同创新的能力。”
同时,当地政府也可以精准招商引入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产业链弱链、缺链企业,便于吸引和集聚电子显示产业相关的优秀企业和创新项目,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进产业智治“高新模式”
2022年11月,咸阳高新区发布《元宇宙产业先行区行动方案》,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首个提出聚焦发展元宇宙产业这个细分领域,咸阳高新区由此拉开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序幕。
作为咸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高新区对区域经济运行分析不仅需要看得清、钻得深,还要探得准。利用AI算法对高新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实时进行关键指标监测和风险预警,明确影响经济的问题环节。随时随地掏出手机,高新区经济情况了然于心,招商方向明确可查,链条缺项一屏统览,这就是高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需要的“速度”。
具体来看,咸阳高新区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新模式,主要体现在:通过“提存量、拓增量、览全局”三大方面建设,打造数字产业集成创新模式。
首先,通过企业服务及产业协同,提存量。产业是高新区的立区之本,政府牵头为企业提供正确且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引导,用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是该区在推进全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中专注的核心要务;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研究机构、供应商等各方合作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其次,以产业链分析和精准招商为抓手,拓增量。
“通过数智高新平台的实时监测和风控分析,我们精准发现了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后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调度,通过AI招商系统,快节奏搜集企业资源,精准出手,促进优质产业主体落地,弥补产业链上的短板问题。”毛建荣补充道。
最后,通过经济运行分析,览全局。经济的高效稳定运行,需要打通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微观企业三个层级,数智高新运营服务中心依靠实时监测和分析经济运行的各类指标、数据,全面掌握企业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产业的问题所在,通过这套系统,高新区可以更加有效的制定政策、调整对策、精准施策,推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当地一家传统板材加工企业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也很想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和营收,实现弯道超车。但是面对数字化这些新技术,我们无从下手。”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想改不会、要改太贵”难题,咸阳高新区搭建了“一平台三中心”,即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赋能中心、互助中心。
打造西部“图灵小镇”
当下,随着AIGC将人工智能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AIGC产业技术快速演进,场景应用丰富多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持续涌现,为数字世界带来了蓬勃生机。
咸阳高新区借鉴全国多地成功经验,共享算力、算法、数据、开发组件、应用超市等服务,提供AI高小新、AI工业智库、AI科技培育、AI工业设计、AI政策速递等AIGC特色服务,目前已为区内企业提供了715个重点方案、927个能力组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便捷、集约的一站式服务。
据悉,工业领域的算法模型、通用模型等能力,正在支持当地企业进行研发仿真、业务流程、工业机理、数据算法等领域的模型使用,目前围绕咸阳高新区四大产业链落地了100+模型。比如,机器视觉模型中的AI+质检模型,应用到了华泰厨具企业中,通过视觉算法替代人工检测,使橱柜生产的加工精度提升了35%。智能排产模型应用到了生益科技中,企业原有的按照订单排程的生产模式会造成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形成大量的库存积压,通过预测性智能排程模型的应用,可将库存率降低70%。
据悉,高新区已与新华三集团深度合作,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开放、营商环境提升入手,搭建数字产业发展平台。
近日,在咸阳高新区召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会上,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数字官张鹏指出,“时代的工具和平台造就了时代的产业与产业发展方式,咸阳高新区在数字化发展中持续保持前瞻布局。当前,咸阳高新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和基础算力的普惠使用、大秦元宇宙综合体的智能互动、‘一平台三中心’为核心的超级软件工具集,三大能力将为所有企业提供一台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超级电脑’。”据了解,咸阳高新区正在建设千P(PFLOPS)级智算中心,为发展AIGC、人工智能等产业奠定基础支撑。“我们将在咸阳高新区建设西部图灵小镇,打造AI治理第一城。”张鹏表示。
从元宇宙到AI,咸阳高新区抢抓“风口”机遇,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审慎布局,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找到细分定位,并以“政府搭台、产业搭链、创新搭伴、应用搭车”为思路,背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聚才”、提供先进算力服务“聚智”,依托优势产业链招商“共创”。目前,咸阳高新区吸引汇聚了20多家数字化企业,帮助辖区117户企业“上云用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初见成效,探索出了一条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高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