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华而不实,是西方世界的工具,诺奖的真实性也备受争议,但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完全货真价实。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天边外》颠覆了当时的西方文学以缔结婚姻作为故事结局的通用手法,对于见惯了幸福结局的读者是个巨大的冲击,小编记得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才十六岁。
该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农场主两个儿子的命运被一段爱情改写的故事,哥哥安朱·梅约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粗壮、古铜色的皮肤,念到高中就不念了,弟弟罗伯特梅约是个大学生,个儿高高的、细长的年轻人,二者从剧本一开始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罗伯特·梅约和哥哥安朱大谈理想,说起要跟着迪克舅舅去海上航行,感到远处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他。
奥尼尔对弟弟的描写:“他的容貌清秀文雅,嘴和下巴的线条显示出他的意志薄弱。”
在开始,就为故事后面弟弟与哥哥处境的互换埋下伏笔,原本弟弟要跟着迪克舅舅去海上航行,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哥哥则要照顾好家里。
故事的转折从露丝找到罗伯特交谈起,二人谈起生活,露丝要罗伯特谈谈他离开的原因,最后罗伯特终于说出了实情,因为他爱她,罗伯特觉得露丝爱的是他哥哥,这让他感到痛苦想要逃避现实,去往远方。
这样的转折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剧变,哥哥安朱随迪克舅舅去往对他而言枯燥乏味的海上,重复的度过了一天有一天,他在回家的前一天弟弟收到他的信:
“现在我们到了新加坡。那是一个肮脏地方,比地狱还要热。两个水手发烧躺下了,干起活来,人手就不够了。我但愿再开船,尽管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颠来簸去也是一件苦事!”(讽嘲地)他就是那么总结他的东方印象的。”
一个热爱现实生活的人受了命运的摆弄,为了成全弟弟的幸福,一个人熬过了孤苦的外面世界,枯燥乏味的生活,而向往自由的弟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又被从前说爱他的女人所厌恶、指责,内心极度痛苦,健康饱受摧残,离开了这个对他而言是如此不幸的世界。可是这种不幸又是谁造成的呢?
我不仅想到歌德的一句话:
“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哥哥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了对弟弟深沉的爱,哪怕自己痛苦万分,饱受情感的折磨与煎熬,也都一并承受了下来。
作家普鲁斯特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名言:“我现在才明白,凡属严重错误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那就是没有克制情感的冲动。”这句话读来振聋发聩。
弟弟由于对于爱情的无知,盲目的选择了一条不属于自己的道路,因而造成了一种人为的悲剧,悲剧造成后又想要逃避一切,承担责任对他而言,让他感到痛苦。
女主角露丝对她前后的态度,起到画龙点睛之笔,通过哥哥几次回家,家中状况日益惨淡的描写,农场几乎经营不下去,面临众人的嘲笑,罗伯特的内心几乎难以承受的痛苦,压垮了他。而女主角对于生活的希望也在这悲惨的生活之下消耗殆尽,再也燃不起丝毫的希望。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尤金·奥尼尔让当时我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生活,不仅仅是理想的乌托邦,也启发了那个时代的人,对于生活的反思。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所当然。
图片源于网络,文章由文史撰家/宁林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