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支太平军的覆灭,十几万余部被湘军围歼于广东一县城

2023-06-27     寒云天

原标题:最后一支太平军的覆灭,十几万余部被湘军围歼于广东一县城

很多人曾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自天京被攻破之后,尚存数十万残部都去了哪里?太平天国运动长达十二年,期间太平军先后转战两广,安徽,江西,湖南等数省,最远甚至一度北伐至上海一带,威震京师。

天京保卫战让天国政权轰然垮塌,包括洪仁玕,李秀成在内的主要领导人纷纷被俘就义,太平军十几万精锐在天京保卫战时被歼灭,而且这种歼灭是屠杀性的,史载,天京城破,两军展开激烈巷战,血溅旌旗,尸骸相枕,太平军天京守军就此灰飞烟灭。城破之后,忠王李秀成护着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不想在城外与部下走散,情急之下李秀成带着幼天王躲在破庙中,湘军破城的第四天,几名路过的农民发现了破庙中的李秀成和洪天贵福,于是趁其不备将其捉住送往湘军大营。

被捕后的李秀成曾经对曾国藩表示过愿意投降的意向,并主动交代了太平天国的一系列问题,甚至还曾表示愿意拥东南数十万旧部拥戴曾国藩称帝。当然李秀成是否诈降我们暂且不论,想想看曾国藩听说李秀成还有数十万旧部,这该是何等惊心。湘军和太平军死磕了这么些年,对于太平军的军力湘军也从未真实了解过,眼下好不容易破了天京,原以为太平军所有主力均以被歼灭,没想到李秀成竟然还声称尚有如此众多的旧部,这一点让曾国藩不得不皱紧了眉头。

李世贤

那这些太平军余部掌握在谁的手中呢?答案正是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

李世贤也算是太平天国最年轻的将领之一了,加入太平军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天京事变后,天国人才匮乏,洪秀全开始大力提拔年轻将领,李世贤脱颖而出,得到洪秀全重用,后带领部队配合李秀成大破江南大营,立下赫赫战功,被加封侍王。天京陷落之后,李世贤率康王汪海洋、来王陆顺德等经广东入福建,在漳州一带坚持斗争,斩清福建提督林文察等。

此时太平军在福建一带的主要部队有四支,除侍王李世贤部之外,还有天将丁太洋、林正阳部,来王陆顺德、东平王何明亮部,康王汪海洋部。其中,仅康王汪海洋便有军队达九万之多,李秀成所言东南数十万旧部并非一句虚言。

李世贤统领这支太平天国最后的正规军立即成了清军最大的心腹之患,1865年春,左宗棠亲自统领大军进剿李世贤部,清军兵分五路进围,太平军与之陷入血战,由于缺乏后援,太平军战败,退守永定,清军穷追不舍,太平军被冲散,李世贤于乱军中不知所踪。

李世贤的失踪让太平军余部失去了主心骨,李世贤部的大败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军的实力,如今仅有康王汪海洋尚有实力与清军周旋。众人都以为李世贤已经死于乱军之中,还有一些人甚至认为李世贤早已经变节投敌。舆论重压之下,康王汪海洋为了稳定军心,以"救护侍王不力,应即议罪"之名将李世贤老部下李元茂等人处死,这李元茂也不是一般将领,他不仅是李世贤的老部下同时也是李秀成和李世贤的叔叔,汪海洋杀了他,等于是彻底同李世贤决裂。

出人意料的是李世贤在永定一战中并未战死,而是凭着残部拼死护卫躲过一劫,李世贤带着少量几名护卫躲入深山中,为了躲避搜捕,大家换上便服昼伏夜出,山高林密,李世贤等人在密林中钻了几个月,靠着打猎和采摘野果充饥。当年8月19日,李世贤前往镇平(今广东蕉岭)投汪海洋。虽然此前汪海洋同李世贤有矛盾,但是李世贤毕竟是侍王,名义上的所有太平军余部的统帅,面对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侍王李世贤,汪海洋等人心中万分矛盾,但是既然侍王大难不死,自然得迎接,于是汪海洋带领众将,列队郊迎,并马入城。当时,康王府设在荣录第,而将李世贤安排在隔壁之大禾坪下榻,相待甚优。

不过,汪海洋等人心中还是对突然出现的李世贤心有疑虑,就在李世贤到来的前两天,汪海洋部发生了陪王谭富试图变节投敌的事,好在汪海洋及时察觉并派兵平定了谭富。谭富这件事还没处理完,李世贤又来了,很难让人不把李世贤同谭富联系起来,李世贤刚回来并不知道这些,反而向汪海洋索要李元茂等老部下,甚至还要求汪海洋拨出一部分兵力助他南下招兵。

侍王府

这下,汪海洋自知无法同李世贤解释一切了,李元茂等人早就被处死了,李世贤绝对不会原谅自己,加上此时大局上已经推举了汪海洋为首,李世贤几乎已经被排除在外了,一个没有了多少实权的侍王,留着也会是一个威胁,万一他真的已经变节,那后果不堪设想。8月23日,也就是李世贤来到镇平的四天,那天深夜,李世贤已经睡下了,几名怀揣利器的人悄悄推开了李世贤寝室的门......。

第二天一早,侍王李世贤的人头挂在军营示众,康王汪海洋宣告:"侍王心怀二意,欲投降妖头,吾不得已而下令诛之,以绝后患。"太平军内原李世贤的亲属,部将等五人也被处斩。

汪海洋杀掉李世贤之后,从此太平军余部开始听康王号令,不过,这场内耗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尽管李世贤死后,偕王谭体元等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是李世贤毕竟是太平军余部的最高领袖,就这样被以叛逆罪被杀,还是有许多人心生不满,太平军的军心也深受影响。随后镇平战役打响,面对清军大军压境,太平军死战数日,战没多名将领,汪海洋也负了伤,最后由于临近重镇长乐被清军攻克,镇平孤悬一线,为避免被重围,汪海洋只得率残部转移。

此时,太平军原先尚存的军队仅剩汪海洋这一支孤军了,天将丁太阳等人均以投降,不久,佑王李远继、奉王黄朋厚先后叛变,汪海洋独自领军于同治四年十二月(即1865年初)抵达粤东重镇嘉应州(今梅县),在这里,这最后一支太平军迎来了最终覆亡。

湘军

嘉应是座小城,清军派出了以湘军大将刘典为主力的重兵对嘉应进行了重重包围,刘典采取了湘军一贯的战法,围字诀,在城外重重设防建立营垒,封死太平军的一切出路。汪海洋多次试图突围均被挡了回来,1866年1月底,汪海洋忽然决定"破釜沉舟"与围城清军决一死战,分兵三路冲出,湘军主力刘典部全力抵挡,太平军前仆后继,英勇奋战,鲜血染红了道路和溪涧。刘典提前从城内太平军叛徒口中得知了汪海洋的计划,而且叛徒丁太阳告诉刘典,汪海洋每次打仗必然冲锋在前,丁太阳请求刘典给予他一支枪炮队,让他从侧面轰击太平军。当汪海洋率军冲至城外,丁太阳督军,"枪炮齐施,子如雨注",汪海洋不幸中弹身亡。太平军战死者无数,清军弃尸河中,总计不少于3000具,蔽江而下,整整五天尚未流尽。

汪海洋死后,城内太平军推举偕王谭体元继主军事,清军一度被击退。但是孤城能坚持多久呢?谭体元思来想去,决定冒险出走,转移他处,太平军乘胜出走东南,进入了黄沙嶂,这里山高林密,太平军在此迷路,饥寒交加,湘军大将鲍超率军追至,谭体元领着部下与鲍超部进行最后的决战,1866年2月,偕王谭体元率余军奋战力竭坠崖被捕牺牲。

至此,太平军最后一支部队被歼灭,标志"太平天国彻底地失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a16582e7e4c07597e549009450bdc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