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落幕并未迎来和平,暴风骤雨前的安静,下一次大战正在酝酿

2021-04-05     小懒猫yen

原标题:一战落幕并未迎来和平,暴风骤雨前的安静,下一次大战正在酝酿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落下帷幕,随着《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似乎肇事元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德国在战争中整整损失了3.5%的人口,经济与国民生产几乎完全陷入瘫痪状态。作为战败国,德国军队被限制在了10万人,这也就意味着拥有5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最多只能保留10个步兵师的兵力,这些兵力最多也就勉强维持一下治安,连基础国防都无法满足。而且德国还被限制发展诸如坦克,巡洋舰等技术兵器。似乎在英法看来只要限制了德国的战争潜力,欧洲乃至人类就能获得永远的和平。

与被严厉制裁,甚至几乎连国防都没有的德国完全不同,法国通过战争的胜利再一次夺回了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宝座,其后更仰仗其强大的装甲部队获得了“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桂冠。法国的军事声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更重要的是法国在奥斯曼帝国解体后,获得了叙利亚,黎巴嫩的控制权,将其变成了法国控制中东地区的桥头堡与殖民地。英国陆军在战争中损失近40万人,空军也损失了约3万人,对于人口薄弱的英国而言,短时间内恐怕无法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了。

而昔日号称欧洲宪兵,欧洲压路机的俄国,现在也因为战争引发的经济问题和粮食危机而陷入了动乱之中。放眼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除了正在成长中的美国和日本还算拥有不可小视的地面力量,但牌面上也依旧比不过拥有强大装甲力量和重炮的法国陆军。几乎所有的法国官员和将军们都认为法国获得了长久的和平,法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会迅速上升,但一战中的法国英雄——福熙元帅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虚假的胜利和虚假的和平,人们不过是被眼前的胜利蒙骗了。

1920年的时候,福熙元帅在接受报道采访时公开声称:“凡尔赛条约只是20年的停战协定,下一次德国人就不会再犯低级错误了,他们将突破法国北部的防御,占领北部海峡并将法国作为进军英国的基地!”。福熙元帅觉得要想保住得来不易的和平,就必须集结法国所有的机动力量,对德国实施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摧毁并肢解德国,使其国家和文化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才能确保法国的胜利与和平不受下一次战争威胁。但很多人都觉得元帅是在战争中受到了精神刺激,思维有些不正常了,德国人哪里还有能力发动下一轮战争?

2年之后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苗头,德国数次没有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时间支付战争赔款,时任法国总理的普恩加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事情正在朝着福熙元帅的预言发展,所以他打算联合英国和美国对德国进行新一轮制裁,必要时直接对德国实施军事打击。英国和美国根本就没把普恩加莱的建议放在心上,毕竟德国人现在被限制得厉害,而且德国国内就经济陷入了瘫痪与通货膨胀,大量德国人失业,大量前德国国防军官兵流落社会无从安置,并且还发生了多起暴乱事件,别说无法按期赔款了,就是能不能HOLD住都是个问题,所以拒绝了普恩加莱的提议。

随后普恩加莱为了以防万一,于1923年派遣军队占领了鲁尔工业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莱茵兰地区,即对德国做出预防性的惩罚,又用鲁尔抵偿德国应该支付的部分赔偿,毕竟德国正处于通胀中,马克已经贬值到和废纸差不多了,对法国来说与其强迫德国人赔钱,不如割地实在。对德国来说,其主要依赖的煤炭和金属产业有大约一半都在莱茵兰地区,失去了莱茵兰地区的控制权,对德国意味着他们无法利用煤炭和矿石来稳定国内经济,德国起码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才有可能从阴影中走出来。

然而法国在战后4年间也没有确定到底采用哪种防御策略,此时法国一战英雄的霞飞和贝当元帅认为法国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几乎打光了两代人,且经济同样处于衰落状态,根本就不支持福熙元帅的激进战略。相比之下对德国采取防御封锁战略更符合法国当下的需求,法国只需要沿着边境构筑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就可以了。

就算德国人真要是想要复仇最起码也要等五十年的时间,到时法国早就把防线修建成了铁壁,德国人会在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然后法军机动兵力趁机发动反击,一举歼灭德军部队,就能迫使德国再一次投降。最重要的是,修建防线的工作可以逐步展开,经费投入可以分期进行,而福熙元帅的激进思想需要的一次性投入已经超出法国的承受能力了。

霞飞与贝当两位元帅的建议立刻得到了马克西姆·魏刚将军,莫里斯·甘末林将军和安德烈·马奇诺议员的支持。这三人同样都是一战中的英雄,备受人们的尊敬与崇拜,可以说他们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法国政府立刻采纳了霞飞和贝当两位元帅的建议,着手策划防御封锁战略。至于福熙元帅的建议,就让他哪凉快哪蹲着去吧。

就在法国积极筹备修建边境防线的时候,德国境内可以说是风起云涌,1923年9月,随着一声枪响,希特勒发动了啤酒馆事件,尽管最终希特勒被投入了监狱,但是德国人对法国的仇恨已经变得显而易见了,德国(魏玛共和国)总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一边试图与法国达成和解降低赔款金额,一边将德国人遭受的所有责难推给了英法各国。(传说正是他在幕后塑造了希特勒。)

希特勒于1924年出狱,随后投身政治,并不断宣扬复仇言论,煽动德国与法国,英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利用德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复仇情绪为自己拉足了选票。1930年德国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中,希特勒抓住了机遇疯狂地扩张自己创建的纳粹组织,并于同年使得纳粹占据了魏玛共和国107个席位,进而成为了国会第二大党派。3年后希特勒终于成为了德国总理,他开始大行其道地向全德国社会推广自己的极端思想,宣扬复仇论,排除异己,扩张军队,并抛出了所谓的“生存空间论”。

希特勒很快就把德国军队扩编到了60万之多,还任命古德里安训练装甲部队,叫工业企业以制造拖拉机为由研发坦克。其后德国于1936年进兵莱茵兰非军事区,占领了被法国夺走的鲁尔。同年又派遣干涉军参加西班牙内战,其后在1938年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积极准备对波兰的战争。此时法国和英国总算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福熙元帅的预言即将成为现实,但英国试图通过出卖波兰的利益来换取和平。而法国因一战后社会上弥漫着伤痕气氛和反战主义,也无法对波兰提供任何援助,下一场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结语

尽管福熙富有远见预料到了近40年后会发生的事,但他的激进建议对当时的法国来说是完全承受不起的。霞飞和贝当的保守建议更符合法国的实际情况,但法国在一战结束之后盲目的相信自己的实力,也盲目的相信盟友英国的判断,并对德国实施沉重的压迫还夺取了鲁尔工业区,才是缔造了希特勒的根源,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导火索。

参考文献:

《第三帝国的崛起》

《鲁尔危机》

《力量与平衡: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_gPoXgB9wjdwRpv62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