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作家的当今与未来

2019-10-12     陇之语

相对于茅盾文学奖来讲,诺贝尔文学奖是个洋奖;这个就相当于相对于清油灯来讲,煤油灯是个洋灯的道理是一样的。

既然是洋的东西,就有它洋的一套的评判标准。土的东西硬往上靠,不符合它的审美标准,自然是难入它的法眼。

那么,是不是说土的东西就一定落后于洋的东西?我看也未必,事实上,土的东西,有他自己的传统在里面,更适合扎根于自己土地的读者阅读。我相信,没有一个读者敢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就一定逊色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既然如此,何必耿耿于怀于诺贝尔文学奖?

摆在面前的现实是,一百个读者里面,知道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彼得·汉德克的不会超过一个;但知道陈忠实、贾平凹、路遥、余华、琼瑶、金庸等等的不会下九十九个。同样的道理,给你一本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或彼得·汉德克的书,一百个读者中,被以倒装句为主要结构的西方语句搞糊涂的读者不会下九十九个;而读不进适合自己语言习惯的传统文学的读者也不会超过一个。

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适合自己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所以,不要忙目的崇洋媚外,这个就像是月亮;其实,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无非飘在外国的天空上和飘在中国的天空上时因心境的不同而感觉出圆度的不同而已,要没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你就不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

遗憾的是,中国人似乎有诺贝尔情结,每到诺贝尔文学奖开奖的时候,都会产生浮躁心理,似乎得了诺贝尔奖,才算是得了文学奖一样。

喝茶喝习惯了,冷不丁地去喝牛奶,肚子受不了,说不定会拉肚子的。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守把根留住的原则,不要为了枝叶的事情,把根给弄没了。

中国作家的读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有我们深入学习的内容。当下,中国作家最该做的事情是如何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看上去就生分的外国的东西。

在自己的土地上深耕细作,同样会高产,同样会有大的收获,为什么非要羡慕别人的土地?化肥看上去很高产,但会破坏土地内在的营养结构;而农家肥则会起到养地的作用。

说这么多,结论就一个,那就是坚持自己好的东西,迟迟早早会得到认可的。

当然,不光是文学,其他事情也不过如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Xx4wm0BMH2_cNUgGB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