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他们的脊背撑起民族的和平,他们用青春和血汗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在烽烟烈火中冲锋陷阵,为的是护佑一方安康,他们在危难时挺身而出,永远冲在最前线。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为了一个岁月静好的世界行走于危难与艰苦之中。在灾难面前迎难而上,在无人的海域上日夜巡视,在处处危险中与敌人周旋,在每一个日夜守护万家百姓。
在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中,有一位连将军见到他都敬礼的军人,带出200多个导弹手,他就是"兵王"王忠心。
王忠心出生于安徽休宁的普通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并不富裕。他的父母为他取名忠心,这样一个质朴的名字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热爱。王忠心上完初中,因为家中经济条件贫困,负担不起他的学费,于是王忠心只能离开学校,无法继续求学的道路。于是王忠心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应征入伍。
仅有初中学历的王忠心进入到了第二炮兵某部服役,做的是导弹测控专业。导弹测绘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高等物理、高等数学、机械识图等教材20多本,操作规章制度上千条,需熟练操作数十台仪器。这是公认的高难度专业,对于仅有初中学历的王忠心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刚开始的时候,王忠心画图时连继电器都会画反。
但他没有服输,用刻苦学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重复严谨的训练来啃这块儿硬骨头。每一本书他都深入学习,基础薄弱他就勤能补拙,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虚心求教战友;每一个电路图他都要研究透彻,做到了然于胸;每一个操作他都练习上千遍,做到零失误的极端准确。
1990年,从士官学校毕业的王忠心当上了班长。但此时刚好赶上部队的第一次换装,王忠心在士兵学校学习的知识跟部队装备的型号有了差异,这对于干劲满满的王忠心来说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王忠心虽然有些沮丧,但是面对着困难他没有认输。他重新学习着新的专业知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力求做到极致。他说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要做精做专,当一辈子的精兵,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王忠心认为身为班长,他的实力一定要让别人信服。
1999年,服役期满,王忠心转业回了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本以为军旅生涯就到此结束了,但那一年刚好士兵制度改革,部队决定重新召回了王忠心。王忠心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回到部队。部队是他的理想,是他放不下的追求。
曾经有一枚超期服役的导弹在进行最后一道综合测试时不能正常运行,导弹一通电,保护系统就立即跳闸。如果武器报废最后的损失是巨大的,此项任务也就意味着失败。武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3天也没解决问题。参与该型武器设计的专家闻讯赶来,还是无法找到故障点。当时王忠心正作为一名学习人员跟着研究,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专家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但王忠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态度找到了故障,解决了问题。
这34年的军旅生涯,王忠心经历过军队建设3次跨越式发展和部队武器装备2次换型,每次都是率先通过专业考核。他熟练掌握操作3种型号导弹武器,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先后执行重大军事任务28次、参加实装操作训练1300多次,没有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信号、记错一个数据、按错一个按钮,这就是一个导弹号手的传奇。
无疑王忠心是一名优秀的操作号手,他可以把每一个操作、数据、口令都做到精准无误,被人称为"兵王"。但是他对导弹测试专业不仅仅是刻苦努力地学习,在做到专业上优秀以后他开始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他创造出了"王式学习法",将电路图与仪器设备连接对应起来,使复杂的电路图化繁为简,变得形象直观起来。能够更高效地记住整个导弹控制系统电路,只要看到故障现象。"王氏学习法"大缩短了训练学习周期,后来成为了全旅学习的范本。王忠心编写的《测控专业故障分析》,成为旅里专业培训的教材。王忠心是当仁不让的"兵教头"。
王忠心当兵34年,自身专业技术过硬,是公认的技术大拿。同时他对部队人才建设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部队输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班长是一个不高的领导官位,但是带出了200多名优秀的导弹号手,其中12人当上了干部,6人走上旅团领导岗位。
王忠心的肩上是一级军士长军衔,这是军士官的最高军衔,在部队中数量极其稀少。他各种荣誉加身,"旅技术骨干""基地技术尖子""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八一勋章",就连将军见了他,也会朝他敬礼,但对于王忠心来说他始终是只是一个兵。部队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为他安排单间,但他坚持与普通士兵一起住,坚决拒绝这种优待。
他是人人尊重敬佩的"兵王",却从不高看自己,只做好自己的军人本色。起床号响起,他就开始了新的一天,穿衣、叠被、戴帽、整理着装……
王忠心,他忠于祖国,忠于军队,忠于自己,他做到了一辈子当精兵。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不懈怠,坚持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知识薄弱那就学,操作生疏那就练,直到专精。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是军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则和永不服输的信念。
干一行,精一行,这是我从这位既传奇又平凡的"兵王"身上所体悟到的思想,我想这也是如今青年所要具备的特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缺少奋斗的汗水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要永不懈怠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青春不止,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