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小郑(化名)这个病人,内心是有一阵惊叹的。画眉明目,五官长得很开,是个标准的美人。可能是因为病痛的折磨,整个人看起来很抑郁,像个林黛玉一样。她自诉是发热,疑似肺部感染来就住院。入院的病人,都要做基本的抽血检查,包括了各种血液传染性疾病,如HIV、梅毒、乙肝等等。简单问诊之后,我告知小郑待会要做抽血化验,小郑略显紧张问道,必须抽血检查吗?我回道这是有明文规定的,第一个是为了查清楚你现在的身体情况,更好的配合治疗。第二个是为了避免医疗纠纷。比如病人住完院之后查出自己有乙肝,那究竟是入院前有乙肝,还是住院期间感染上乙肝?这就说不清楚了。特别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的时代,这些是必须的操作。小郑表情略微纠结,最后还是妥协接受了检查。
入住呼吸科必查的项目是血气分析,要抽的是动脉血,因为血气可以更直观,速度地了解到肺部的呼吸情况。我们平常抽的血叫静脉血,血管在表层,显露,容易操作,疼痛较少。而动脉深藏于皮肤、肌肉、肌腱和神经下方,要抽动脉血必须刺穿这些组织,疼痛不言而喻,因为动脉看不见,增加操作难度。我曾见过一个160斤的大壮汉,被针得死死地拽住床单,像一个在分娩的孕妇,眼角还好冒出了泪珠。但因害怕被扎第2针,努力的控制住自己跳起来的冲动。
但在抽血的过程中,小郑的表现让我略感意外。她并没有大叫疼痛,连眉头也没皱一下,可以说是一脸死灰。甚至在抽血前嘱咐我们小心,抽血之后还对我们说了谢谢。跟那些不理解我们工作而破口大骂的人,天差地别。
下午我们的微信工作群就被告知,小郑HIV抗体初步筛选是阳性,嘱咐我们做好隔离。现在我想明白小郑之前的异常举动,很多HIV的患者,经受的痛苦并不是来自于生理,而是心理。HIV目前无药可治,患上了艾滋病就等于判了死刑。人对HIV的恐惧转变为对HIV患者的恐惧。3/4成人的患病途径都是通过性传播,这让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HIV携带者,经常忍受歧视和舆论的压力,恐惧,导致心理抑郁甚至引发自杀和报复社会的行为。却不知绝大部分的HIV患者,都是在欺骗的情况下被感染的,也是无辜的受害者。
对HIV的患者做好隔离,并不是单纯将患者隔离起来不闻不问。是要更加细心的照顾、保护患者,我们称之为保护性隔离。因为HIV患者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感染。所以要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感染机率。而作为家人或医护人员,在接触HIV患者的时候,特别是对患者做侵入性操作,如抽血,打针,各种要接触患者体液和血液的操作都要预防职业暴露。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另一个同事小月像遭雷劈一样。因为上午小月给小郑拔针的时候,有一滴药水溅到小月有伤口的手上了。听到这个消息部长立马带小月写了职业暴露报告,并带小郑去抽血化验,马上从当地的综合医疗站调来抗艾滋病毒的口服抗体药。一般感染艾滋病24~48小时之内通过口服艾滋病的阻断药可以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毒是致命,同时也是脆弱的。艾滋病毒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就会死亡,56度的温水30分钟和浓度25%的酒精(白酒的酒精浓度)也可杀死艾滋病毒,否则人类早就灭亡了。幸运的是小月子抽血的化验结果抗体为阴性,但这仅仅表明小月过了第一关。因为刚刚感染艾滋病病毒,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这进行对抗。抗体与病毒结合之后,抽血检查的结果就会阴性。但是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很少,不足以抵抗艾滋病毒,所以在感染2~6周之后,艾滋病毒大量繁殖,艾滋病的筛查就会显示阳性。所以小爱是否排除艾滋病感染还要等到三个月之后的复查。
在和小郑讲述病情的时候,小郑告知她5年前已得知自己患有HIV。只是害怕遭受异样的目光,不敢告知真实病情。她这次的肺部感染也是因为免疫力太低的原因。我们建议带她丈夫一块过来检查。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丈夫是美国人,之前检查出来也是HIV的患者。这究竟是谁传染给谁,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以强烈建议患者就诊时,应如实告诉医务人员病情。医患之间应建立互信关系,确保治疗的顺利,避免延误病情,发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