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禁欲,越成功:30岁后的56条人生建议
一个人与生活相处的方式,决定了他是谁。
孩子们把生活当游戏,哪怕平凡的一天也可以活出趣味;青年们把生活当对手,他们咬牙奋斗,一心想赢;而精绅们把生活当老师,享受每一个平常风景,并从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今天,我们采访了20多位精绅,并将他们的思绪整理汇集成这篇《精绅的56条人生感悟》。请查收。
关于工作
好的公司比好的 title 重要,好的老板比好的公司重要。年轻时候最重要的事,就是跟对老板。
20岁时候的跳槽,是升职加薪突破自我;到了30岁后半段,跳槽是伤筋动骨。
所有谎言都是有年龄界限的。20岁时候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谎言,在40岁的人看来其实幼稚得漏洞百出。
如果因为公司人际关系太复杂而跳槽,那下一家公司的情况往往会更复杂。因为很多办公室政治,都是你先幻想它存在,然后它就真的存在了。
对待同事,战略上要有进攻性,战术上要谦和礼让。
不主动撕 X,但也不要害怕撕 X。有些 X 不撕彻底了,自己不舒服,其实对方也不舒服。
把老板当成自己的用户,并努力打造最舒适的用户体验。“多数时候靠谱不犯错 + 偶尔给他一点惊喜”,是其中的秘诀。
当然了,对于职场中层而言,很多时候,学会管理老板,比学会管理下属更重要。
不用每天琢磨老板是否喜欢自己。当你发自内心认同自己的老板时,老板也必然是喜欢你的。反之亦然。
如果每次加班都要发朋友圈的话,副作用可能会反噬你。
学习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是从大学毕业后最该带到工作里的两样东西。
会弹钢琴听起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却一定会在某个时刻为你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高尔夫、品红酒、打桥牌等特长同理。
关于爱情
年轻时候要谈几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这样中年时候才能老实一些。
最好的爱情,是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爱情。除此之外一切给爱情设定的条条框框,真的都不重要。
短暂的爱情不等于假的爱情,你要相信发誓的人在发誓那一刻的真心。
其实无论男女,都可以把爱和性分开——只是男生总是更身体力行一些罢了。
选伴侣最重要的两个条件:诚实且是个好人。过了35岁还有6块腹肌的男生,大约很难有时间陪你看电影和给孩子换尿布。新陈代谢放过谁。
长途旅行最能检验感情,越穷的地方越有效。
说起来很俗,但爱情确实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
好的感情一定是两个人相扶着向上走的,比如我为你戒烟,你为我少买几双鞋几只包。
对方喜欢你的真实程度,大约只有你认为的一半(可能还不到)。
同理,你喜欢对方的程度,也比你以为的要少很多。
如果可以,尽量跟另一半一起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去听听音乐会,去郊外多走走,而不是天天在一起宅在家里打游戏、叫外卖、各玩各的手机。当你们共同爱好的门槛越高,别人介入你们感情的门槛也就越高。
关于是否需要坦诚这个问题……居家过日子并不需要肝胆相照,稍微虚着点儿才更能“享”受这段感情。
离婚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换个样子依然美好。恋爱或是单身,都值得被“享”往。
关于社交
成年人的世界里,当你“想”要和一个人交朋友的时候,你就永远没有办法和他们成为朋友了。
尽管很残酷,但对于成年的你而言,友情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30岁之后,你身边的好朋友基本上就是你的影子。他们身上你看不惯的东西,自己身上大概率也有。讲究别人也是在吐槽自己。
有些朋友会渐行渐远,这是成长,不用过度伤感。请珍惜有交集的时候然后祝福彼此都过得好。
男女之间非常非常非常大概率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的。
事实上,“朋友多了路好走”换换顺序也对——
路走好了朋友也多。
每天都正能量爆棚的人要远离。生活艰辛,没有负面情绪才是不正常的。
损坏友谊最快的是钱。不是不能产生金钱关系,但先小人后君子才是真正体面的方式。
多跟朋友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
身边要有能说实话的朋友,那种真的不会让你不舒服的实话的那种。
你和朋友之间共同爱好的可持续性,决定了你们能走多远,相约着一起看展的朋友一般都比相约着一起蹦迪的朋友走得远。
懂得“享”受和朋友在一起,而不是“想”着和朋友在一起。
关于亲情
每天早上给爸妈发个早安,一是报平安,二是让他们知道你在想着他们。别说没时间,早起马桶上刷手机的时间就足够了。
多收藏些老年表情包。
基因和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对你的影响,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得多得多得多。比如,尽管你没有和妈妈学过做饭,但是依然能做出和妈妈口味一样的饭菜。
多找爸妈帮忙,把所有懒散暴露在他们面前(而不是自己伴侣面前)。爸妈最喜欢你葛优瘫在沙发上喊他们要吃的。
回家提前跟爸妈点菜。哪怕吃腻了,也要点他们认为你最爱吃的菜。
爸妈偶尔也会出于自私做些对他们有利的决定,请理解。
早点给爸妈买好大病保险。治病真的很贵,别侥幸。
每当你想对他们发火时,打住,尽管现在很爽,但将来你会后悔的。
除非你父母自身想要做出改变,不然不要卯着劲改变他们。
越大越能感受到,小时候父母逼着自己去学书法和小提琴,是真的很正确的决定。逼自己看的西方名著也同理。
最重要的一条是,永远不要相信爸妈的“你太瘦了,一点都不胖”。
关于消费
所有消费,都可以被看作成本或是投资。记得要多进行“投资”类型的消费。
你要相信自己的欲望永远不可能被真正满足。喜欢一样东西并不等于一定将把它收入囊中。
本质上,生活的仪式感就是由消费带来的。
一个人变得成熟的重要标志:享受消费,而不是抗拒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