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荒”下,以存量带增量成为立身之本

2019-07-26   小四万麻麻

一直以来,流量都是各路玩家争相追逐的东西,“得流量者的天下”似乎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如今,商家从各大平台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平台自身流量也日趋饱和。

私域流量


流量增速的放缓开始让企业思考,是否可以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流量,打造自己的流量池,将流量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于是,私域流量产生了。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你可以自由反复利用,无需付费,又能随时触达,被沉淀在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微信号,头条号,抖音等自媒体渠道的用户。相对淘宝,京东,百度这些公域流量平台,它属于商家的“私有资产”,完全由自身掌握。

和私域流量相对应的则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的获取需要支付相应付费,而且所带来的流量是不为商家所控制和拥有的流量。而对于私域流量,只要搭建和运营好以后,就可以重复利用。

私域流量其实早就有了,有营销的那天起,就有私域流量,以前企业做的各种形式的客户管理都是在运营私域流量。这玩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私域流量”如今已经是一个互联网概念,并且如同曾经的“新零售”“增长黑客”等成为新一代的活跃词。


流量获取之困


前段时间,微博公布了 2019 第一季度财报,形势不容乐观。财报数据显示,微博的用户增长已经面临瓶颈。4.65 亿的月活,与 18 年 Q4 相比增长 300 万人,这是微博自 2016 年以来第一次月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率不足3%。另外,由于微博在 2019年 Q1 MAU 新增人数大幅减少,其获客成本环比暴涨4倍。这是微博用户数量已经见顶的一个信号,其后续增长将面临很大的限制。

除此之外,电商平台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的单个获客成本越来越贵,基本都已经上升到两三百元,大部分电商玩家显然已经无法承担这个获客成本。这些大公司都面临着流量获取难和贵的问题,更何况无数的小企业。

当一个市场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的时候,想要在这个市场继续获得红利,恐怕不只是简单调整一下运营策略或者是扩大资金投入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思考整个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新的流量秩序已在酝酿中,整个流量生意市场将重新洗牌。

穷则思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私域流量这个词产生了,并且火爆整个互联网圈。目的就是让大伙儿重视自己手中已有的流量,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获取新的流量。吸粉、爆文、10W+这个阶段的思维已经成为过去式。

私域流量产生的背后折射出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企业开始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既然公域流量已经趋于饱和,企业为了求生存必须要另辟蹊径,于是基于自身已有的流量,进行运营和维护,从而实现多次开发利用甚至让老客户带来新客户。


穷则思变,可见环境不仅可以改变人,也深深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针。

相比于依托大的社交平台、搜索引擎及工具产品下的“公域流量”,基于丰富的个体渠道下沉的短视频平台的网红带货、B站的UP主恰饭、小红书/知乎上的达人种草,甚至是卖美妆的柜姐朋友圈等私域流量,或许可以成为一块待挖掘的价值洼地。

当前私域流量正处于红利期,但并未发展成熟,很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中,如何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和品牌,走出一条特色化的私域流量运营之路,是企业迎头赶上的关键。

存在即合理


继“增长黑客”、“流量池”、“裂变式增长”等互联网黑话蹿红之后,“私域流量”又迅速风靡整个互联网圈,成为新一代的热点词。每个新词背后蕴藏着特有的商业逻辑,如企业可以真正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或许可以走向新的巅峰。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热点太多,来不及思考,但总有有心人在背后默默地探索和研究。一个新概念或者风口出现后,有人只是看看热闹,就像看了一场话剧,可有人却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迅速探索其中的奥妙之处,从而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存在即合理。每一次狂欢背后或许都有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哪怕是旧瓶装新酒,哪怕它只是匆匆过客,也反映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从而折射出值得探寻的逻辑。因为生活就是让我们每个人去感知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总有一天生活也会带给你惊喜。

点击文末小程序,选择您感兴趣的行业,有了财经秘书,你不再轻易错过行业的每一个风口,因为他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助您理清行业逻辑。错过即是一种遗憾,牢牢抓住每一次可能扬帆起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