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苏轼曾作过一首《菩萨蛮》:“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单从词的描写来看,似乎是在描写一位纤细的美人,赞叹其舞步轻盈又美妙。然而仔细审读,就能发现词人其实揭露了当时社会最畸形的一种审美,也是折磨中国女性好几百年的最大陋习之一:缠足。
缠足又叫“裹小脚”,北宋后期开始风靡,南宋至明清时发展到了顶峰。之所以说这种审美是畸形的,是因为它会对女子的身体造成很大损害,说白了就是一种残疾。裹脚的女性从大概四五岁时就会被长辈用裹脚布将脚掌的骨骼生生勒断,造成一种不正常的弯折,从而让双足看起来小一圈。
这种小脚被古代文人盛赞为“三寸金莲”,脚越小,在他们眼中就越美。但其实这种习俗除了让女性痛苦、落下终身残疾以至于无法走路和劳动以外,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
在欧洲曾经也有和裹脚很相似的一种习俗,那就是在贵族之间非常流行的束腰。茜茜公主应该可以说是束腰的代表人物,她在生完3个孩子以后还曾经将腰束到了16英寸,也就是40厘米,这也让她的健康状况非常惹人担忧。
束腰最初的发明者是法国的约瑟芬女王,一开始只是用布缠住腹部,松紧也是还可以接受的程度。然而到了后期,女性对细腰的追求开始逐渐疯狂,束腰的材料也从布条转变为木板、鱼骨、皮革甚至铁架。
这样束出来的腰确实很细,但明显已经细到了不像正常人的程度,它带来的后果就是内脏受到挤压、肋骨变形、厌食症,严重者会因为肋骨刺破内脏或者严重厌食而死亡。18世纪中期欧洲有过一段时间的反束腰运动,但直到上世纪初,这种束腰的风气才真正消弭。
东南亚特别是日本地区也存在畸形审美现象,他们的习俗叫做“黑齿”,顾名思义就是把牙齿涂黑。这种审美和现代审美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如今的烤瓷牙、洗牙等令牙齿变白的技术层出不穷,黑齿却曾经在日本引领过一段时间的审美潮流,甚至成为了贵族的象征,实在令人称奇。
在日本的平安和江户时代,黑齿代表着身份高贵,是贵族女子才会拥有的待遇,但染黑齿的过程的确非常人能接受。染齿的黑色染料来源于一种混合物,具体是由烧过的铁器、粥、茶、麦、醋、酒等混合发酵制成的铁浆水,味道恶臭无比。
接着将五倍子粉加入铁浆水,就会形成一种味道浓重的黑汁,将这种黑汁仔细涂到牙齿上,黑齿就算染成了。因为着色效果不会一直都在,所以每周需要重新涂1-2次。这种习俗比前两个的危害稍微小一些,但视觉效果不遑多让。
幸而如今这些习俗几乎都已经绝迹,它们给人体造成的殆害就像是那个封建时代的缩影,与畸形审美相伴的,往往就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压迫和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