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致青春》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
成年人世界里的无奈和感伤,似乎被一语倾释。曾经一度,我们都曾暗自发过誓:要做那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不允许自己被杯觥交错,你推我让,讨好、卑微、谄媚、逢迎等熏染!
但后来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正渐渐与过去自己最讨厌的那些人的影像慢慢重合,我们渐渐地就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个人。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呢?自我认知法则中的三大定律或许能给你一点答案。
01
焦点定律:你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
你是否因为衣服上的一块污渍懊恼半天;是否因为说错一句话久久难以释怀;是否因为做了新发型觉得自己回头率很高.....如果有类似情况之一,你就印证了焦点定律。
所谓焦点定律: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旁人对自己的关注度,认为别人对自己也保持着异乎寻常的注意力。
焦点定律无限放大,往往就会造成社交恐惧。社交恐惧者,觉得自己就是人群的焦点,所有人都在看自己,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带来的影响。
朋友小北参加年会的时候,不小心将果汁撒在自己新礼服上,她觉得自己的样子一定很狼狈,待会还要和男神一同上台,越想越尴尬,领奖的时候小北一直低着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直到几个月小北和男神谈恋爱后,小北提及年会的事情,男神竟然说完全没有注意到,小北愕然,原来真的是自己在意太多。
其实,往往一件事,即便别人看到,甚至当即作出反应,也不过是浮云,因为他们很快会忘掉的,毕竟你不是别人生活里的主角,每个人都只把有限的心死放在自己身上。
泰戈尔说:“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那么怎样弱化自身的焦点定律呢?
1、心理暗示: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虽独特但也平凡
你可以活出自我,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压根没有看法。
2、换位思考:公共场合,不必紧张,最在意的只是你自己
你可以要求自己,慎重其事,追求完美,但同时可以想象到别人并不会像你一样,去在意你的表现。
3、心态平和:深呼吸,放轻松
凡事轻松面对,反而更容易成功。
02
自我宽恕定律:我们总是很轻易就原谅自己
一个上班总爱迟到的人,总有各种借口,不是堵车就是天气不好,所以迟到理所应当;一个大学生,天天逃课玩游戏,还说这是为了合群,不然交不到朋友;一个小偷天天盗窃他人财物,却说自己是被生活所迫.....
似乎自己的错误都是因为别人,为什么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这么难呢?
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失误、理解自己的过错、轻易地原谅自己,对别人却无法做到这样的宽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自我宽恕定律”
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犯错就会受到惩罚,人的本性遵从趋利避害的原则,因此一旦察觉到可能的危险,便极力辩解,甚至把错误归因于别人。也有人可能只是因为自尊心、虚荣心,为了所谓的颜面就死不认错。
这种自我宽恕一旦成为某个人的习惯,久而久之,在她的世界观念是非对错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长此以往就会自我放纵,自甘堕落,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试想一个人如果习惯于内心的内心自我宽恕,对自己的错误毫不悔改,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轻者如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如阿Q在太阳底下捉狮子,别人也这样做,他却不高兴,情节严重的大概就有些犯罪分子错了,还觉得自己可以被原谅。
曾经看过一部韩国的电影《密阳》,结局十分令人诧异而悲痛,女主角带着孩子移居到密阳,本来温馨和谐,结果孩子被绑架、产教、撕票,女主角从此活在仇恨与悲痛之中。最后为了解脱去探监,本想试着原谅杀人犯,结果那个犯人一脸平静,告诉他,自己每天对神忏悔,已经得到了主主的原谅,女主角瞬间崩溃,受害人都还没有得到解脱,凭什么你就这么容易被宽恕了?
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相克制别人,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像宽恕自己那样去宽容别人,严于律己,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在错误中成长,宽厚待人,才能使我们获得尊敬和善意,收获充实又温情的人生。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要接纳自己,完完全全地爱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漠视自己的过错,轻而易举地宽恕自己。真正爱自己的人一定会时常反省自己,正确的认识自己,并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变得更美好,成为一个真正自尊自爱,也值得被尊敬、被爱戴的人。
03
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信心满满地“犯错”
所谓控制错觉定律是指我们凭直觉而非理性分析、作出判断,并自认为正确。其实这往往是一种错觉,是一种盲目的迷之自信。
控制错觉几乎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养狗人士总说,我家的狗狗不咬人,赌博的人总想着自己一定会赢,在朋友圈转发锦鲤的人会说,运气一定会好起来的。
其实世界是充满了未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反而会有很多偶然事件是我们无法预测更无法控制的。
直觉往往成为了我们对抗未知的重要武器,惯性思维让我们变得简单粗暴,许多人在对某件事情发表看法的时候,总是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认为只要这样做就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以前是这样,那现在和以后也会这样,别人都是这样,那么我们自己也会这样,我们自认为可以清晰的了解、准确的预测,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殊不知经验并不会永远可靠而好运气也不是总会青睐、你这样,以直觉、为基础的判断,99%都是错觉,都会导致一个错误的结果。
某个人曾经与朋友打赌鱼到底有没有舌头,朋友说鱼是有舌头的,而那个人却以自己多年来吃鱼,并没有见过什么鱼舌头的经验,自信满满地坚持,认为鱼没有舌头。后来打赌的两个人去菜市场水产区,把鱼一条条拎起来观察,一位鱼贩被他们的举动所吸引,也很好奇,于是和他们一起找鱼舌头,看了很多的品种,最后得出结论:鱼是有舌头的。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做背景,却还盲目自信坚持错觉带来的判断,那么就会信心满满地犯错。那么要摆脱控制错觉定律,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多思考、多动脑,保持理智。
帕斯卡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类会思考。
2、善于收集信息,准确认清事实,帮助自己作出正确判断
学海无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获取充足的信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认清现实、认识自我,才能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
3、利用错觉,为自己服务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错觉运用得当,也能展错觉控制。
“控制错觉”会带来干扰,甚至会令我们一腔孤勇,却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这种心理,打破迷之自信、保持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断地自我改正,我们便会一步一步地优于过去的自己,最终活成我们想要的模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