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收留了流窜至我国东北部的通古斯人,使之成为了自己的臣民。但是在200多年之后,通古斯人的后裔建州女真一步一步走向强大,最终建立了清朝。
清兵入关夺走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演绎了一出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然而,在这出“农夫与蛇”故事的背后,则是朱棣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上佳之策和通古斯人奋发图强的必然结果。
(一)通古斯人:躲避战乱而依附于明朝,明朝利用其抗衡女真人
通古斯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游牧民族,起源于秦汉时期的东胡,后来的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通古斯人的后代。
元末明初,通古斯人生活在当今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地区,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举全族南迁到了我国的东北地区,试图归顺为明王朝的臣民,以求得到实力强劲的明王朝的庇护。
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刚刚发动靖难之役夺下了皇位,着手准备迁都北京的事宜,迫切的需要休养生息,稳固边疆,尽量减少战争,而位于东北边境的女真人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于是,朱棣决定借此机会将通古斯人安置在东北,用他们来制衡女真人,让明朝在其中坐收渔翁之利,达到稳固边疆的目的。
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的通古斯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矛盾果然日益凸显,双方争斗不止,不分胜负,自然也就无暇对明朝进行侵犯了。
(二)奋发图强的不懈抗争!通古斯人的后裔定鼎天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古斯人奋发图强,不仅在东北站稳了脚跟,还吞并了女真人的势力,逐渐发展壮大。万历年间,皇帝常年不上朝,明朝朝政逐渐腐朽,东北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也年老暗弱,不喜征战。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也趁机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了明王朝的巨大威胁,最终一举夺取了明朝的江山。
那么通古斯人的后代、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明王朝有没有感激之情呢?显然是没有的。明朝当初收留通古斯人就是为了利用他们,所以对待通古斯人也就并不友善,充满了欺凌和压榨,而实力相对弱小的通古斯人也只能接受被欺负的命运。
久而久之,通古斯人非但对明王朝没有感激,反而对明王朝生出了仇恨,努尔哈赤起兵时的七大恨诏书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通古斯人的后代与明王朝之间的矛盾显然已经到达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由此可见,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明成祖朱棣收留通古斯人并不是出于善良,而是要利用他们。
所以,这与“农夫与蛇”的故事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王朝更替也是正常现象,实力更强的清朝推翻腐朽不堪的明朝也就谈不上是忘恩负义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