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的优质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对于很多人来说,京都可能算不上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她以她悠久的历史和由内而外散发的丰厚底蕴,成为访日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在任意一个搜索引擎里输入“京都”,你都能找到根本读不完的游记和攻略,这是一座不缺故事的城市。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用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这句话来形容京都是再适宜不过的。无论什么季节,一年四季到访京都都是独具韵味的,秋天的京都则以漫山遍野的红叶而闻名。
作为一名足球迷,这次访日的契机,源于跟随自己的主队浙江队赴日“远征”。好吧,实际上只是打着“远征”的一次旅行,但是终归是要跟随亚冠比赛的时间节奏走,所以才有了这次“完美错过”红叶季的旅程。虽然没有踩着红叶季的节奏访问这座古都,在这座城市停留的时间也只有两天,不过,将秋未秋的京都在我心里烙下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我想把这如花火般短暂一瞬的美记录下来。成为文字后,这份回忆将不仅独属于我,这便是我想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
你的京都印象,来源于哪里?
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无论是川端康成的《古都》、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还是无数以京都为背景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虽然她本不需要以这种方式出名,但这座城市早已以无数种多样的方式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或许也是游客们愿意到访京都“朝圣”的原因。
▍金阁寺
金阁寺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金阁寺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我对京都这座城市的初印象,来源于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在三岛由纪夫的书中,金阁寺其美无俦,以致主人公希望在大火中将自己的肉身同闪着金光的金阁寺一同走向毁灭。
尽管在行前已经查阅过金阁寺的背景资料,了解到这座寺院的规模并不大、看点并不多,且主体建筑并没有对游客开放,但出于“朝圣”的心理,我还是将京都的第一站选在了金阁寺。
金阁寺
虽然是工作日,可能是因为金阁寺名声在外,当天的游客绝对算不上少。除了一些外国面孔,到访金阁寺的,还有不少穿着校服的日本学生。他们似乎来自京都以外的学校,由老师带领着参观这座寺院。
金阁寺的门票很有意思——直接就是一张符。确实如网友所言,整座寺院的最大看点就是那座金色的主体建筑,金阁寺在“令人失望”上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当天的天气不算太好,在暴风雨即将来临前,金光闪闪的金阁寺同阴沉的天空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不过,我并不后悔将探访京都的第一站定在这里。毕竟,当我站在金阁寺前,我似乎也能在某种意义上感同身受三岛由纪夫在书中写下的那种心境。
金阁寺的门票就是一张符
金阁寺出口处的自助求签机
▍清水寺
作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名声在外,不仅因为其恢弘的建筑,更因为《名侦探柯南》中的许多著名场面,就取景自这里。
和清水寺邻近的还有二年坂和三年坂这两条富有日式风情的传统街巷,可以随清水寺一同参观。一日之中,二年坂、三年坂最美的时辰应该在清晨。此时晨光熹微,这片无比热门的街区还没有迎来一日之中游人最为繁多的阶段。伴着朝阳,大可在此片刻停留,在相机中留下“最京都”的街道照片。
到访清水寺,还是应该挑一个好天气。万里无云时,朱红色的寺院建筑可以同蓝天交相辉映,绿中带黄的树叶更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秋意,这种环境中的清水寺特别出片。
一日烟雨一日晴,每种容颜的京都都精彩
由于行程原因,在京都停留的时间只有两天,然而这两天的天气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天大雨,一天放晴。虽然降水为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幸运的事,我也有机会得以目睹京都两种截然不同的容颜。
▍岚山
准确来说,岚山应当是一个由“一片”景点组成的区域的名称。秋天的岚山绝对算得上是京都最热门的景区,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希望在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感受京都的秋。
到访岚山时,恰逢天降大雨,加上极高的游客密度,注定了我在岚山的游览不会好到哪里。然而,阴翳下的岚山又别有一番风味。比如在常寂光院,四下无人的日式庭院给我带来的宁静感是前所未有过的。再比如在风雨中的渡月桥,《名侦探柯南》中的取景地在此刻又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呈现在我眼前。这便是一场大雨所能带来的改变。
▍伏见稻荷大社
在晴天的傍晚来到伏见稻荷大社,赶在夕阳彻底落山前拾级而上,你会看到阳光不均匀地洒落在朱红色的“千本鸟居”上。
在京都,还有……
除了一些“必打卡”的景点外,京都还有许许多多“小众”的地方值得一逛。这些地方各自有其特色,他们虽然构不成“非去不可”的景点,但在我看来,这些地方恰恰是探索“真正的京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除此之外,京都还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一去。你可以在鸭川边发个呆,吹着晚风和喜欢的人一起等待夜幕降临;也可以到夜晚的八坂神社走走,在神社里许下一个心愿。名为“京都”的回忆可以有无数种,在我看来,这便是这座古都的魅力所在。
▍京都国立博物馆
严格意义上来说,京都国立博物馆算不上是一个“小众”的景点,不过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确实有很多游客不会将这里当作将要到访的一站。
和国内的大型博物馆不同,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展陈面积和内容相当有限。京都国立博物馆由现代化风格的“平成知新馆”和巴洛克风格的“明治古都馆”两个展馆组成。目前,仅“平成知新馆”作为主展馆面向游客开放,“明治古都馆”已经不再对外开放。
平成知新馆(左)和明治古都馆(右)
在我到访京都国立博物馆期间,馆内正在展映“东福寺特别展”。东福寺是距离京都国立博物馆不远的一座寺院,作为日本禅宗美术的中心,本次特展展出了大量东福寺藏的珍贵佛教美术和书法作品,其中包括一部分来自中国的书画作品,见证了曾经中日民间交流的盛景。值得一提的是,东福寺与杭州的径山寺还有着一段深厚的渊源。本次特展持续到十二月初,对禅宗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东福寺特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许多博物馆,出示日本以外国家的学生证也是可以购买学生票的。我在京都国立博物馆时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学生证不可用,直到参观东京国立博物馆时才知道这个“省钱小妙招”。符合资格的学生朋友购买学生票,确实可以省下相当可观的一笔参观费用。
▍京都铁道博物馆
出发日本前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日本真的是小众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多幺小众的爱好,在日本都有一批忠实的拥泵,铁道爱好者们也是如此。在日本,铁道爱好者(或是国内语境下的“车迷”)被称作“铁道宅”。
2023 年是日本铁道开业 151 周年,早已成为“铁道大国”的日本在铁道文化的积淀上自然有独到之处。无论是每个车站独具特色的章(Eki Stamp),还是各种和热门 IP 的联名,抑或是电车运行过程中带给人的愉悦感,铁道总能带给你一种感动。
关于日本的铁道文化,我想单独成文另作介绍。不过,既然到访京都,就不可错过京都铁道博物馆。京都铁道博物馆位于距离京都站只有一站距离的 JR 梅小路京都西站旁,整体的展陈面积并不算大,但馆内的内容相当丰富。参观京都铁道博物馆可以直接刷日本的交通系 IC 卡购买门票。
1500 日元的票价绝对不算便宜
在我看来,京都铁道博物馆最吸引人的点在于“体验”。在展馆外的梅小路蒸汽机关车库,你可以看到数台蒸汽机车,而这几台蒸汽机车目前仍然在使用中,你甚至可以坐着它牵引的车厢缓行在风雨之中。
梅小路蒸汽机关车库
非常幸运,到达梅小路蒸汽机关车库时,恰逢一台机车在进行解挂换向入库作业,于是我便站在安全线外,近距离体验了一次“被喷一脸气”的感觉。
正在进行解挂换向入库作业的蒸汽机车
京都铁道博物馆外的宝可梦井盖
▍京都的大学
这次来京都,穿插于各种景点的间隙,我还访问了两家大学。一家是离金阁寺不远的立命馆大学,另一家是京都大学。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
京都的大学,容易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错觉。同样有校门、有围墙,但他们与校园以外的“边界感”似乎并不如国内大学一样强。不需要繁琐的“入校预约”,就餐时也不一定需要刷校园卡,大学反而更像是一处人人皆可使用的“公园”。
“立命馆宪章”和立命馆大学的挂旗
学生们对于公共事务似乎有很高的参与度。到访京都大学时,恰逢指针台下有一群学生正在举行集会活动。执行任务的京都府警就守在校门外,但始终没有和这群学生产生正面接触。学生们通过演讲、发传单等方式表明自己的诉求,他们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置身事内”。
京都大学的校门和指针台
▍散落四处的神社
如果要问京都最常见的建筑是什么,那我的答案一定是“神社”。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神社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只要想参拜,随时可以找到你的“此心安处”。每家神社都有不同的供奉对象,也各有其特色。大部分神社也都可以请到独具特色的御守和朱印。不过,在京都,我还是得逼自己少逛几家神社,否则我的钱包恐怕要遭殃。
比如这家距离京都大学不远的“冈崎神社”,就是独属于兔兔的地盘。据说在这里祈求安产和姻缘非常灵验,也能请到非常可爱的兔兔御守和陶艺品。
“冈崎神社”供奉的是兔子
一排排各种姿势的兔兔真的特别可爱
兔兔们在两侧守门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的大多数寺院和神社里,无论是购买门票还是求签、请御守和朱印一般只能使用现金支付。因此,想多到访几家寺院和神社的朋友在行前可以适当多备些日元现金。
▍后记
いつもと违う改札抜けて(通过和平时截然不同的检票口)
その颜を 思い浮かべ(那张容颜就浮现在脑海中)
いつもと违う改札抜けて(通过和平时截然不同的检票口)
その颜を 思い浮かべ(那张容颜就浮现在脑海中)
东海道新干线希望号(のぞみ)的车厢里响起“会いにいこう”的发车音乐,此刻的我突然依稀记起了二十分钟前进站时看到的京都站外立面玻璃上倒映着的京都塔的影子。我很难承诺下一次到访究竟是什么时候。
京都站外立面玻璃上倒映的京都塔
两天的时间可谓太短,但这座城市在我心中打下的烙印是绝难以磨灭的。在将秋未秋时到访京都,错过了漫山遍野的红,这难免有些遗憾,但呈现在我眼前的京都,也有其独特的美。当无数瞬间汇集成这篇文章,这次旅程的最后一块拼图,也算就此完成了。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84446?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Wataru
责编:北鸮
/ 更多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