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个小镇这样抗疫
新场抗疫先锋榜(7)
“孩子王”的志愿者情结
“刚工作不到一年的我,其实蛮怕跟人打交道,有点‘怯’。”
“知道我早就想参加志愿者工作,妈妈又‘趁机’帮我争取上岗机会。”
“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为家乡出力。”
薛书羽,24岁,共产党员,浦东新区航城实验小学教师,一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社区“双报到”党员,目前在石笋居民区参加抗疫服务。以下摘自书羽的工作日志。
上海的这波疫情发生后,我工作的学校按照市教委统一要求,从3月上旬起进入线上教学模式。每周一、三,我分别要上3堂课。作为班主任,还要经常和班里小朋友以及家长保持联系,关心他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
可能因为一直有网课,社区“双报到”后我最初没有接到实质性工作,不知道怎样参与社区抗疫服务。刚工作不到一年的我,其实蛮怕跟人打交道,有点“怯”。
和妈妈一起战疫
3月28日小区封控后,有邻居建起了业主群,原来大家联系不多,突然之间开始交流各种需求,相互帮助。
在群里看到有上网课的小朋友家长求助哪里可以打印学习资料,正好我家有打印机,妈妈主动在群里提出,可以为上网课的小朋友免费打印。
记得是四月11日左右,妈妈看到群里发布第二批志愿者招募令,她报了名,很快接到了通知。
妈妈知道我早就想参加志愿者工作,也“趁机”帮我争取上岗机会。听她讲团队唐书记答应尽量给我安排与网课教学没有时间冲突的工作。
还没与大家共事,已经感受到家人般温暖,令我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期待。
“三人行”的坚强后盾
我提出了在线多人编辑的记录形式,方便组员查看或一起修改填报。
遇到镇卫生服务中心短缺、一时无法配到的药品,我们一一上门,向居民核实更详细情况,并尝试帮助居民从互联网医院配购,或联系打听最快可以从哪家医院配到。实在找不到居民急需的药,在区卫校工作的方书记就找同事千方百计从浦东其他医院配到。
工作几天下来,越来越觉得大家像家人一样,分工不分家,遇到问题就在群里讨论,一起出主意。
母女档、互帮衬
妈妈的工作任务比我多,她是别墅A区的联络员,每天在小组群发布抗原或核酸检测通知,还要参与收发抗原、分发物资,经常看到她拿着统计表忙里忙外。有空我会主动帮她分担些,一起统计数据、打印资料、上门发放物资。
我还发挥自己编辑优势,帮助唐书记为发布的“防疫提示”做简单的格式美化,让居民们看得更清晰、醒目。
随着快递消毒成为居民越来越关心的防控重点,团队志愿者们开始排班值守,我们还接受了统一的消毒防护培训。
为了不与学校网课工作冲突,我跟同天值守的志愿者商量,把白天的值班换到晚上,我还提议请居民取件时报出下单手机尾号,确保信息无误再取走快递。
在做好快递消毒之余,我正好刷手机批改作业,难得体验了路灯下的“云互动”。来探班的团队杨老师悄悄拍下我批改作业的情形,比我年长很多的老师都为我点赞。
迎接曙光“倒计时”
服务至今已是第15天。
听团队缪书记说我们镇已经有好几天新发阳性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了,我知道团队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将越来越少,但越是这样,眼下越是不能松劲,我们一起加油迎接抗疫胜利的曙光。
我们中的许多人,希望疫情过后,大家还相聚一起,为这个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我们还是彼此关爱的一家人。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终会结束
加油上海
来源:浦东新区新场镇疫情防控下沉干部临时党委工作动态 (编者:唐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