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 危害不止于伤肝——世界肝炎日采访集锦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篇

2024-09-09   健康报

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肝脏疾病影响着大约4亿人。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各类肝炎发病率呈进一步增长态势。肝炎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支持。

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推动肝炎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工作,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前后,我们采访了国内多位肝病领域的专家,请他们就肝炎防控行动中筛查、诊断及管理等关键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本篇整理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采访内容,以馈读者。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施军平教授

施军平:《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重点强调代谢异常在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诊断代谢异常时应遵循代谢综合征的标准,任一代谢异常指标的存在即表明代谢功能障碍。除了要针对肝病进行治疗,还要同时管理代谢共病,如减重、调脂、降糖、降压,这对于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和患者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无创诊断对于评估病情严重性、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可避免肝活检相关风险,在实现连续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存在多种无创模型和简易指标,有助于基层医院筛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但这些方法的阳性预测值较低,确诊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准确度不足。因此,医生需要深入了解无创模型的特性和适用性,以优化诊断过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月永教授

朱月永:《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重新命名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以强调代谢异常在疾病中的重要性。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是M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脂肪组织和引发炎症等机制,导致肝脏脂肪沉积。

MAFLD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目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要监测肿瘤及肝脏事件。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运动、饮食调整,以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肝功能异常时,要通过药物干预减少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

MAFLD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管理,涵盖消化、肝病、内分泌、心血管、肾脏、呼吸、妇产等专科,同时还需要护理、营养、运动指导等专业人员支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红菊教授

杨红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不仅会增加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还与肝外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MAFLD患者也面临更高的肝外肿瘤发生风险,需注意筛查。此外,脂肪肝与肥胖紧密相连,可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筛查MAFLD需要公众和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公众应了解MAFLD的危害,医疗工作者应掌握筛查知识,确保预防干预措施得到有效实施。主动筛查很关键,我们应通过多措并举,将筛查工作前移,形成以预防为主的筛查体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钟碧慧教授

钟碧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虽无症状,却可导致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MAFLD常伴随多种代谢紊乱,会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这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MAFLD的筛查、个体化管理和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以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最新指南强调,只有当患者满足至少一项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并伴有脂肪变性时,才能诊断为MAFLD。代谢综合征会显著增加重要脏器损伤和患者死亡风险,因此,重视代谢紊乱的诊断和管理对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新版指南强调脂肪肝管理的三大方面: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管理是治疗基础。药物治疗包括减重药物、纠正代谢紊乱药物和护肝药物,适用于有明确指征的患者。手术治疗则适用于BMI(体质量指数)严重超标、传统减重方法无效的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安威教授

安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正迅速成为全球主要肝病。目前,药物治疗发展迅速,包括甲状腺受体激动剂药物、调节肝脏脂质代谢药物等。

护肝药物可通过保护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抑制内质网应激、提高溶酶体代谢等机制对抗MAFLD。多烯磷脂酰胆碱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对抗脂毒性肝病中自由基和过氧化物造成的损伤,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谷胱甘肽和水飞蓟也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细胞膜,减少脂毒性损伤。

我国肝病疾病谱已从病毒性肝炎为主转向MAFLD为主。过去认为,肝癌发病的主要诱因为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纤维化和硬化,但最新研究表明,约25%的MAFLD患者可能直接发展为肝细胞癌(HCC)。实验观察到高脂饮食喂养的老鼠即使没有明显的纤维化和肝硬化,也可能出现HCC。与病毒性肝炎不同,脂毒性引发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及稳态失衡在MAFLD发病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这一机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来阐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立刚教授

陈立刚:脂肪性肝病管理强调早期筛查和预防,提升公众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意识至关重要。全面健康管理有助于识别风险因素,持续监测患者状况,控制病情并改善预后。

加强脂肪肝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人群的主动筛查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以提升预防性治疗的覆盖率。同时,提倡基层医院和社区参与早期筛查工作,实现脂肪肝诊断和治疗的前移,这是构建有效预防体系的核心措施。

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导致的肝癌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有所不同。乙肝相关肝癌需通过抗病毒治疗预防,而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与代谢疾病相关,两者均需早期诊断和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徐可树教授

徐可树:脂肪肝在中国极为普遍,对人体可造成肝脏和肝外器官双重危害。肝脏方面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终末期肝病。肝外方面常与心脑血管事件,如动脉硬化、冠心病相关,并可能伴发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紧密相连,需引起高度重视。

脂肪肝的管理重点是早期筛查和预防,提升公众对这一慢性疾病的认知是关键。同时,要提高人们对不良生活习惯的认识,鼓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最新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和吸烟可能与脂肪肝的进展有关,吸入雾霾和吸烟可能加剧病情,导致更严重的肝脏病变。

(以上内容以现场为准,整理可能存在疏漏。观点仅供行业参考交流,不代表嘉宾所在单位立场,亦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

编辑:张昊

审核:李天舒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