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
七夕前的这一周,小红书的女孩们共同关注着三件事:一个远走非洲的 00 后女孩“周周”,一只柠檬黄的爱马仕包和一枚活口钻戒。
去非洲的女孩小红书 ID 叫“周周在西非”,原本只是一个记录日常的普通账号。七月末她发布的一条与非裔丈夫返回尼日利亚的笔记,在几天内引起了众人关注。
周周与丈夫领证 5 个月,现已怀孕数月;她的结婚证照片(现已删除)上显示着两个人的年龄,女方今年刚满 20,她口中的大叔则生于 1987 年。
@周周在西非
这样的结合引起了机场工作人员的警惕。这位“有趣的海关小哥哥”认真询问了她前往非洲的原因和对方的身份信息。
这些问题在涌来的关注者眼中,都是劝阻的信号:“海关就差把‘不要去’几个字印在脑门上了。”
@周周在西非
至于柠檬黄爱马仕包和活口钻戒,两起事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起因都是一张由女生上传的礼物照片,在质疑假货的评论出现后升级为口水仗。
忙于自证和前来围观的人,自动站成对立的两方。
“真钻戒不可能做成活口的”,@狐婴宁
3 条笔记的发酵过程十分雷同,路人起初的态度透着同样的关切和警醒:“姐妹当心,不要被骗了。”
“诡计多端的男人”
与社会环境里长期存在的厌女倾向相对应,年轻的女孩们开始“厌男”。
“诡计多端的穷男人”这一条目在小红书上有三千多条关联笔记,类似话题下的聊天记录截图是一类新的互联网文学,被挂出来的男性或穷或抠,在恋爱关系中处处表现出鸡贼和算计。
“男人零成本五件套”,@
豆瓣劝分小组@清萝
有人总结出这类男人的共性:多以口头或不花钱的形式来表达爱意,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时候就找借口推脱,或是反过来指责女方“太现实”和“拜金”。
夸海口语录之“拿去买房”,@
每年与情侣相关的几个节日都是他们“现形”的时刻,吐槽男友的抠门礼物已经是豆瓣几大小组的定期活动,每每出现特别离谱的,都是在给小组“上分”。
在一条吐槽男友主动索要吉他回礼的聊天截图下,女生仿照了常见的男性回复来反制对方。
@甜甜奶糕
骂对方抠门的女生们多数在感情中有着相应的经济付出,也正因为如此,节日礼物更能体现出双方关系的不对等。
前面那位被索要吉他的女孩,在情人节收到的礼物是一支口红。
豆瓣劝分小组@𓀫𓁅𓀙𓀥𓀇𓀌𓀃∞㊞
在帖子中,女方表示自己送出的是衬衫和 NB 球鞋,平时的消费均为 AA 制。
“不好好读书,是要被抓去结婚的”
她们十分清楚自己在婚恋关系中能获得什么。
在一条把丈夫的博士毕业证称作“老公送的红本本”的笔记下,有人指出“孩子是他俩的,学历是他的,双赢的意思是男方赢两遍”。
@🤨
家境良好的独生女是重点劝告的对象,通过在公共场所听到的陌生人对话,热心的人们在各公开平台上描述人物信息,试图与被算计的当事人对话:“快跑,当心被吃绝户。”
快跑文学之宁波@匪兔
快跑文学之南京@璐噜噜
但“南京浦口名字里带 zhou 的姑娘”、“宁波家里开大厂的小姐姐”、“常州某独生女小姐姐”并没有被找到,女生们在这些笔记里只能获得“将来千万不要把女儿培养成小白兔”的总结。
微博@馊惹
随着 PUA 这个词的频繁出现,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相信“甜甜的恋爱”了。
糟糕的感情关系不光会让人失去金钱和时间,在一些极端案例中,有人付出过更惨痛的代价。
2020 年,23 岁的北大女孩包丽在经历半年的昏迷后,被宣布身亡。
在她生前的日子,男友以“她不是处女”为由,对包丽进行了长期的精神暴力,要求她拍摄裸照作为“言语顶撞”的惩罚。
包丽生前与男友牟某某的聊天记录@凯旋十二
在聊天记录里,他甚至提出让包丽去做绝育手术,将切除下来的输卵管送给他。
包丽生前与男友牟某某的聊天记录
网友也从更多社会的恶性事件中提炼出金句,比如“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
@在逃李绝绝
“周周在西非”的笔记下,最热门的留言有 10 万人点赞,来自一位母亲:“你的年纪跟我女儿一般大,她在美国上大学,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你本应该在本科的年龄选择了结婚生子。”
她祈祷周周在西非的生活一帆风顺,同时叮嘱她如果被生活欺骗,一定要及时止损。
@Nancy_Fancy
周周本人点赞了这条留言。
在看到周周的生活后,更多人发出的是“智者不入爱河”和“连夜把书读烂”的感叹。
努力学习和搞事业是当代年轻女孩的共识。早年港剧里职业女性的态度曾给她们启发,如今她们更是将勇于走出糟糕婚姻的女明星们奉为标杆。
《古灵精探》
女孩们一边鼓励自身奋斗,一边为女艺人操心如何保护财产。两种行为戳破的是同一个幻想——靠男人拯救命运的童话,早已不值得相信了。
“不做恋爱脑,不向同性举刀”
女性意识的觉醒需要时间,更需要具体的事例——在以往的很多次互联网升堂事件中,总会存在着一些厌女现象。
每当有女性主动曝光伴侣出轨,三角关系中的另一位女性往往承受着更多和更严重的攻击:轻则外貌羞辱,重则人身威胁,一些公众人物因此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曾身陷“打小三”事件里的杜雨微
生命终结在 19 岁那年
相比之下,男性作为同类事件中的首个过错方却能更好地隐身,炮火很难全然集中在他们身上。
一些女性主义者在一次次被“打脸”和“背刺”中也变得心灰意冷,她们由此得出新的行事态度:“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比起“娇妻”和“女奴”的责骂,“尊重祝福”的声音更接近于无奈。
相对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女孩已经意识到性别共同体的重要。
几年前关于“异性能不能坐男司机的副驾驶”的争论还时有出现,但当下的年轻人们的嘲讽已经不会再一边倒地针对女方。
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
不向同性举刀,是将女性从客体思维中解放出来的重要一环,也能帮助更多女性跳出桎梏。
@出息的马戈
在“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的评述之后,我们仍能看到许多女性互助的景象:
她们阻止同性被偷拍;
为陌生女孩的人身安全而发声;
也用一则则的留言和点赞向同性送出鼓励。
bilibili@林贰三
女性间的广泛共情,不过是因为从她人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侥幸逃过的不幸。
从“恋爱脑”的幻梦觉醒、接受平等只能通过奋斗得来、拒绝同性间的相互倾轧——摸黑前进的女孩们,正在慢慢携起手来。
撰稿 - 猪猛猛
编辑 - 杀手
- 今日话题 -
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 女性互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