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凌晨2点,
烟台塔山南路上跨蓝烟铁路立交桥工程
主桥转体施工正式开始,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施工,
凌晨3时30分,
伴随着塔山南路上跨蓝烟铁路立交桥工程主桥转体稳稳地到达预定位置
烟台城建史上第一座转体桥主桥成功完成“转体”,
两座分别重达12000吨的 “双臂”
原地旋转73°
在空中实现“拥抱”,
烟台城建史上的首座转体桥主桥转体成功,
仅耗时一个半小时,
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
75吨牵引力拉动,12000吨桥梁完成转体
16日凌晨1点40分,记者来到位于楚毓路的塔山南路上跨蓝烟铁路立交桥工程现场,尽管已是深夜,现场温度降至不足6℃,但施工现场却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准备工作。
走上西侧引桥,远眺与引桥形成73°夹角的主桥,桥上的照明设施和反光带已经全部亮起,桥下的作业区,工人们正紧张地对承载桥体的球脚和撑脚进行最后的安全性检查,并为主桥转动时的经行轨道涂抹润滑油;一侧的主控台,操作员已经全部就位。而在离地面15米之高的引桥上,测量员同步对主桥进行观测,不时通过步话机将观测数据传回给主控台。整座跨蓝烟铁路立交桥,已经“万事俱备,只待一转”。
中铁十局塔山南路市政工程上跨蓝烟铁路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周亮亮介绍说,转体主要通过主控台操纵千斤顶完成,两个油压千斤顶的牵引力各为300吨,启动牵引力为125吨,转体过程中只要保持75吨的牵引力,就可以拉动12000吨的桥梁,完成逆时针的旋转。
据了解,桥梁横跨蓝烟铁路,如果按照常规施工方法,需要在蓝烟铁路上方施工,不仅影响铁路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严密的防护设施,增加防护看守人员,加大铁路运输调流压力。为不影响蓝烟铁路既有铁路列车正常运行,立交桥主跨采用转体法施工。
施工大概步骤为:先平行于铁路浇筑混凝土连续梁,在铁路两边各浇筑左右半幅梁体,最后使用连续千斤顶推动转体合拢,以达到成功跨过铁路,接通冰轮路和楚毓路。
凌晨2点,伴随着指挥部正式发出启动指令
转体正式开始。
现场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
就报出已经转体的角度,
每10°报一次。
“目前转体10°。”“目前转体20°。”
转体进行70°时,
引桥上已是一片屏气凝神,
进入了最后的紧张调试阶段,
桥上的工作人员
随时和控制台的工作人员沟通数据,
以保证转体的精确。
经过1个半小时的紧张施工,
当广播中响起“主桥顺利旋转73°”的声音时
现场的欢呼声和掌声响成一片!
桥梁转体顺利完成!
精度!转体预埋球脚控制精度为0.5mm
据介绍,跨铁路立交桥全长682.4m,转体桥面宽37.8m,引桥桥面宽37.6m,总建筑面积25680.24㎡。其中主桥长110m,为2×55m预应力混凝土T构转体施工,引桥长566米,采用17×30+2×28m装配式简支小箱梁。 2个主桥同时进行转体,转完以后固定撑脚,对上下转盘进行混凝土封固。由于蓝烟铁路十分繁忙,为保障运营安全,采用“先建后转”的方法施工。
“转体最大的难点是转体制作的安装,安装质量和精度一定要确保,前期进行仪器测量和2个主桥的相互复核,确保精准就位。” 中铁十局塔山南路市政工程上跨蓝烟铁路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周亮亮介绍说,2×55m主桥预应力混凝土T构转体施工是跨铁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现场安装的转体预埋球脚,需要控制精度为0.5mm、转体角度为73°。
2个主桥转体中,为了保证不“追尾”,主桥和各自的引桥之间预留了合拢段,“转体完成后就吊装预制梁,现浇混凝土,然后进行沥青铺设和附属设施施工。”塔山南路上跨蓝烟铁路立交桥现场施工负责人张程说,铁路桥通车后,将接通冰轮路和楚毓路,令福山区至芝罘区再添一条快速走廊。
“烟台第一转”创多项进度纪录
主桥采用双单体密网式满堂支架,共搭设近132000平方米,桥面作业平面近9000平方米,包括主桥钢筋、模板、砼、张拉等主要工序,采用传统工艺会造成作业面闲置,耗费大量时间,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大胆提出综合总体推进、区块施工作业、整合“全面开花”的作业方式,结合强有力的劳务作业人员、丰富的施工经验、充足的材料设备,24小时满负荷作业轮换,全天候跟踪管控配合,在短时间内投入劳动力450余人,重要施工机械设备30余台,每天保证4台40吨运输供给,累计绑扎钢筋近1600吨,连续浇筑砼5200余方,单个转体桥总重约12000吨。通过紧张有序的奋战,创造了“烟台第一转”的进度记录。
什么是转体桥
转体桥即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桥梁。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主要应用于上跨峡谷、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支撑的情况。转体桥的转体系统由下转盘、上转盘、球铰、滑道、牵引系统组成,转体过程一般通过千斤顶对拉牵引索,形成旋转力偶而实现转体。
代表桥梁
山东菏泽丹阳路立交桥东侧主桥
2016年11月8日,在两台350吨连续式千斤顶的牵引下,自重达2.48万吨的山东菏泽丹阳路立交桥东侧主桥逆时针转动81.67度,与引桥实现精准对接,并打破了这一领域的世界纪录。
山东省邹城市三十米上跨铁路立交桥
2015年1月19日16时,山东邹城市三十米上跨京沪线转体桥历时99分钟,成功转体97.3度与边跨现浇段合拢。据了解,这条横跨京沪铁路站场14股道线全长1198.5米,转体长度达198米,主桥转体重量2.24万吨,刷新了比利时的本·艾因桥1.96万吨的原纪录。在转体施工领域首次独塔双柱平行双索面设计,采用“型梁”,转体角度、转体长度及转动球铰直径等多项技术指标均创世界第一。
杨凌示范区杨凌大道上跨陇海铁路转体立交
2014年11月18日下午,由中铁一局承建的杨凌示范区杨凌大道上跨陇海铁路转体立交 历经一个多小时的转体时间,成功实现双幅同步顺时针80.1度转体,刷新了西北地区转体桥单体重量、桥面宽度、转体难度的最大纪录,杨凌大道转体立交桥成为西北首座变截面双幅同步同向市政公路转体桥。该桥采用自平衡重双幅同步水平转体法施工,左右幅分为2个独立转体结构,转体部分为2×44mT构,桥宽30.95m,转体角度约为80.1°,转体重量约为12000t。
宝鸡市上塬路横跨陇海铁路立交桥
2014年8月25日下午,宝鸡市上塬路横跨陇海铁路立交桥成功实现由东西向南北方向水平30度转体。这座立交桥长175米,宽13米,主桥转体重量约9600吨。
河北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母桥
2019年7月30日凌晨1点35分,河北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母桥用时68分钟,成功转体52.4度,以4.6万吨的转体重量和263.6米的跨度刷新了桥梁转体世界纪录。
这次转体的桥梁由北向南跨越京广铁路大动脉的21条铁路线,转体施工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子母塔双转体技术,使得桥梁建设对交通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次母塔转体使用的转体球铰直径达6.5米,且首次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整体式球铰结构型式。
建设意义
由于转体重量大、转动角度大、梁体较长、桥型复杂,大桥的主塔、主梁线型、斜拉索索力及转体重量如何精确定位,平稳转动是转体中的难点。中国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彭建萍以磨盘原理比喻该桥的转动原理,并介绍说,中国中铁大桥局在施工中进行了多种技术创新,对大吨位转体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理论及实践上的探索,为更重更长桥梁转体施工做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将为我国转体桥梁技术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本次主桥转体施工的成功,
为上跨蓝烟铁路立交桥的顺利贯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塔山南路按时全线通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待塔山南路全线建成通车后,
将打通市区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市区融合进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