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部政委回乡探亲,乡亲请他安排工作,政委说:我儿子也是农民

2023-11-11   吴忠强

原标题:后勤部政委回乡探亲,乡亲请他安排工作,政委说:我儿子也是农民

1950年春,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回乡探亲,回到了离别20多年的家乡。乡亲们热烈欢迎,政委感觉很荣幸,对乡亲们嘘寒问暖。突然,一个乡亲悄悄找来,请政委帮他儿子安排工作,政委直言:“我儿子还当农民呢!”

这位一生清正廉洁的后勤名将,名叫彭显伦,为广东南雄人。彭显伦在读书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学生运动。在31岁时,彭显伦光荣入党。一年后,彭显伦发起了“南雄农民暴动”,给国民党反动派沉重一击。

因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剿”,起义遭遇失败,彭显伦被迫告别亲人,离开了家乡南雄。到了1930年,已经35岁的彭显伦,正式参加了红4军。这个年纪,在红军中已经算“大龄”了,上级分配彭显伦担任部队后勤工作。

在苏区反“围剿”中,彭显伦一方面率部积极筹集军需物资,一方面率部抢救伤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第4次反“围剿”中,彭显伦在战场拼杀的过程中,严重负伤。因为当时缺医少药,虽然彭显伦伤口渐渐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他患上了肺结核,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只得去往后方休养。首长关心爱将,每个月给他分配了两只鸡,还有一些鸡蛋、白糖,让他好好补充营养。面对苏区艰难的对敌环境,彭显伦坚决不肯接受,说:“我不能搞特殊,要和同志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就这样彭显伦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以后勤干部的身份,跟随部队走过漫漫长征路。全面抗战时期,彭显伦历任115师供给部政委、山东军区供给部政委等重要职务,立下不朽功勋。1941年,日军纠集数万兵力,对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

八路军积极转移群众,和日伪军展开了坚决斗争,反“扫荡”战斗进行了数月。彭显伦身为供给部干部,率领十几位有志青年,背着八路军的钱款突围。战斗进行得激烈极了,彭显伦多次同敌人大部队遭遇,他们身上多处负伤,坚决保证了组织的钱款没有损失。

在陕北时,彭显伦得到组织分配的一件厚棉衣,这件衣服他一直穿到1944年。棉衣破了洞,他就自己亲自动手打补丁,一直打了21个。到了棉衣实在不能穿了,他就把棉衣拆了,自己给自己做鞋子,践行着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革命传统。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彭显伦已经担任了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负责山东军区的后勤保障工作。此时,将军已经离乡20多年,对家乡魂牵梦萦。可是他的工作太繁重,并不能抽出时间回乡。1950年春,彭显伦得到上级批准,返回家乡探亲。

乡亲们听说将军“衣锦还乡”,特意来到村口迎接,其中就有彭显伦的亲人。彭显伦轻车简从回到大塘镇上朔村,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笑脸,立马让司机停车。他快步下车,和乡亲们紧紧握手,嘘寒问暖。

彭显伦回到祖屋参观,有一位少时的同乡好友悄悄找来,他要同将军单独谈话。好友悄悄对彭显伦说:“显伦兄弟,你当了大官,能不能给我儿子安排个工作。”彭显伦听到这位老乡这样说,直接回答:“我是国家的干部,组织是有纪律的,我不能帮人走后门。大家只要好好干,就能富裕起来,我儿子还在当农民呢!”

老乡听到将军的话,自觉惭愧,连忙道歉离开了。彭显伦一生有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名叫叶捡妹,是彭显伦的结发夫人,两人育有一子彭嗣勤。在彭显伦离开家乡后,白狗子卷土重来,开始搜捕红军家属。

叶捡妹带着儿子逃了出去,等风声过去了,才重返了家乡。彭嗣勤就在家乡结婚生子,当了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生勤勤恳恳的劳动。彭显伦的第二任夫人名叫刘曦,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41年,此时彭显伦已经46岁。

彭显伦跟随主力红军转移后,就听闻噩耗(假消息),他的夫人叶捡妹和儿子已经被反动派杀害。彭显伦伤心欲绝,决定为夫人守节,几年都没有结婚。直到1941年春,经战友介绍认识了刘曦,这位痴情的将军才再婚了。

1958年,因为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病,加上彭显伦长期积劳成疾,因肺结核病逝,年仅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