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随着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清朝逐渐走向了灭亡。这使得溥仪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关注的人物,其名气有时甚至超过了康熙皇帝。理应根据他卖国投敌的罪行,他在建国后应当一直被关押在战犯营中接受改造。但实际上,1959年,他已经被释放,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改造态度较好,更因为他曾向国家献宝。而这个献宝的宝物,拥有着非凡的经历,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在溥仪逃亡时,他将这个宝物缝在棉衣里,紧贴身体26年之久。如今,这件宝物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展示着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朝灭亡后,根据袁世凯与皇室达成的协议,溥仪仍然在紫禁城中居住,继续享受着皇帝一般的待遇。尽管溥仪已经宣布退位,但昔日的王公贵族仍然围绕着他,仿佛他依然是从前的皇帝,仍有人按时向他磕头请安。
这段在紫禁城中的居住时间,对溥仪来说应该是他一生中最舒适的时光。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骑自行车、玩摄影、开汽车,尽情追求自己的兴趣。溥仪接受了庄士敦的西式教育,甚至将自己的鞭子剪去,展现了他过上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然而,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终结于他18岁的那一年。当时,冯玉祥带兵逼迫溥仪搬出皇宫,溥仪已经没有护卫的军队,无法抗衡,只能匆忙携带尽可能多的宝物离开。他的马车载着十几辆宝物,令人惊叹。鲜为人知的是,除了这些宝物,溥仪还冒生命危险将一件宝物偷偷地缝在衣服里。这件宝物实际上就是乾隆皇帝在太上皇时镌刻的私人印章——田黄石三联玺。
1925年,溥仪迁居到天津的张园和静园。然而,出宫后的他已经不再被身边的人当作皇帝看待。为了满足自己的开销,他不得不卖掉手上的许多文物,导致不少珍宝流落到民间。1934年,在日本的支持下,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而他身边剩下的古董文物也被送往伪满洲的“皇宫”,经历着不幸的命运。1945年,苏联向日本宣战,对伪满洲国发动了进攻。在这场混乱中,溥仪不得不随身官员仓皇逃离,最终于8月15日颁布了《退位诏书》。
在这场仓促的逃亡中,溥仪所带着的行李中就有那枚珍贵的田黄石三联玺。尽管他失去了许多财宝,但这枚印章伴随着他的一生,见证了历史的翻转。这件宝物如今储藏在故宫博物院中,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也是中国历史的珍贵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