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楼市凉了,地不好卖了,一年光卖地收入就减少了几万亿,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份财政支出或还撑得下去,一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还有东北地区,地方财政确实困难。有些地方已停发好几个工资了,甚至还有些地方是地方财政向银行国企借贷来发工资的。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是让公职人员贷款给财政,当地发文规定,科级10万元,其他人员5万元,公务员贷款给地方财政?还有指标?据说是以公务员个人名义贷款,贷出来的钱交给政府,还款也是政府去还。天啊还有这等操作,这说明当地财政非常吃紧,并且可能地方财政负债累累都很难借到钱了,不然不会采取这种强制要公职人员借钱的手段,这算不算员工参股地方财政呢?你都没看懂意思,是贷款给政府,然后政府又拿来发你工资,实际上等于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其实这种类似的操作,以前很多国企都操作过,就是国企资金困难,让你回家筹钱帮助企业度过现金流难关!还有一些村镇财政困难,公职人员贷款给财政好多年前就有了,见怪不怪。
地方财政困难是个无耻的笑话,以前土地好卖,一块地动辄几亿几十亿,钱来得容易,都大手大脚惯了,二元工作餐十几个菜随便吃,高工资高福利高绩效,路是到处挖,今年挖明年还挖,一条路挖几次,再雄厚的家底也会被败光的。
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房地产销售等短期收入,忽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寅吃卯粮,前吃后空,以后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财政将会越来越困难。再加上经济下行,这些地方就会陷入财政困境,入不敷出。只能想各种办法来发公职人员的工资了,公务员借钱,地方正在全力搞钱,比如现在一些地方交警出勤积极了,白天贴单晚上也出来贴,城管也全天候出动了,税务人员也没双休了。土地财政跟不上,就用罚款财政来补充。
据悉财政供养人员数量超8000万人,薪酬收入占全国40%以上税收。财政入不敷出了吧,养那么人能不破产吗?如果没有精兵简政,体制内冗员没解决,没有降低待遇,按目前这种状况,根本就是无解。一年几万亿的卖地缺口,不是随便用几块罚款就能补得上的。地方财务危机的根源,看似是财政出了问题,其实是吃财政饭的人太多出了问题。公职人员薪酬开支,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只有减员增效,精简六成以上公职人员,降低一半待遇,才能彻底解决地方财政问题,不然十四个人养一个体制内人真的养不起了。现在地方财政危机在发酵,尤其是一些面积较小、人口少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入不敷出,可以考虑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和周边的地级市合并,来开源节流,精简开支,比如鹤岗等。随着人口越来越集中,政务办理网络化,在上一轮乡镇合并的基础上和近些年基层管理的完善,逐步开始区县的合并调整或者地级市的直接合并,这样可大幅度减少公职人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本文由优淘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小编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