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句话:“银行就是把不爱花钱的人的钱拿来给爱花钱的人去花。”
似乎,借钱起家,比慢慢积累资金,更加靠谱。
古时候,人们也有“借花献佛”的做法,从身无分文,摇身一变就成了富豪。
可惜的是,很多人知道借钱起家这回事,但是不记得“有借有还”的道理,盲目举债。
为什么有的人会借钱不还?并且他看起来活得很好。
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人有人格缺陷,需要尽快远离。
01
鸵鸟型人格:逃避事情的责任。
在沙漠里,处处充满危险,鸵鸟能够迅速奔跑,能够躲避危险,但是很多鸵鸟却只懂得把头埋入沙子里,以为看不到危险,就能逃避了。
一个像鸵鸟一样的人,一旦遇到亏本的问题,马上就会躲起来,趋利避害非常严重,而不是主动和当事人商议,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成为很多人取笑的对象,也有人用他来形容脱不下长衫的读书人,非常迂腐。
其实,孔乙己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齿。
有一次,他没有带钱,但是到酒馆要了一碗酒,一些茴香豆。然后对店家说,赊账十九个钱。
过了几天,孔乙己再次到店里,店家对他讨债,他没有耍赖,而是说了一句:“下回还清吧,这一回是现钱。”
有一些人,借钱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一定准时还钱”,但是到了还钱的日期,你发现他都联系不上了。
也有一些人,在事业红红火火的时候,随时会联系你,但是亏损之后,就逃之夭夭了。
人为什么会躲债,其根本是“不负责任”。
假如躲债的人,主动承担责任,并且和债主沟通,慢慢还钱,也是行得通的。可悲的是,好好沟通,都变成了困难。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借钱不还的人,对人生缺乏安全感。随时可能把自己隐藏起来,在阴暗地带,怕被人发现之后,遭到攻击。活成了“过街老鼠”。
02
自恋型人格:总是自以为是。
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人,眼里没有别人。这样的人,很自私,习惯“自我为中心”,你和他交往,难免要吃亏。
表面上看,对方习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实际上,他总是把“你的”变成“他的”,并且不会感恩。
生活中,太多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你是我的兄弟姐妹、好同事、好朋友,你借钱给我,是应该的啊。”
也有人这样想:“你又不缺钱,何必总是催债呢?你不差那几个钱,不急着要还钱吧。”
还有人,以自己很穷为借口,让所有的熟人都帮他一把。不管是借钱,还是送礼,全部当成“你们给的善款”。
只要对方不使劲催债,就完全不当一回事。或者被催债了,还找了很多理由,把债主搪塞过去。这样的社交,你一定会心寒。
在《都挺好》里,苏明玉的舅舅,陆陆续续从苏明玉的母亲手里借了钱。
母亲过世之后,苏明玉和兄弟姐妹一起商议,让舅舅还钱。
舅舅开口就说:“当初也没有说是借钱,凭什么要还?”
脸皮比树皮更厚,这是不可思议的。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就是一家人也要把借钱这回事说清楚,分配利润也要有规矩,外人就更要这样了。
把自己当成人,别人都要围着他转动,都得“施舍、帮忙”,这是很可耻的。
人情是互相的,你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你。否则,尊重了一次,得不到回敬,就不会尊重第二次了。
03
嫉妒型人格:攀比心非常严重。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借钱致富。并且,借钱致富的人,不会轻易做老赖。
反而是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打着借钱致富的借口,做出老赖的行为。
我的一个老表,借钱去做房地产生意,但是半途就做不下去了,因为经济周转困难。
后来,老表的工地被人转包,他亏了不少钱,人也不见踪影了。亲戚们都厌恨老表。
乍一看,老表是在致富,其实是在“打肿脸”,想要一夜暴富——偷鸡不成蚀把米。
一些借小钱的人,也有“爱面子”的问题。
比方说,借钱买奢侈的包;借钱买豪车;借钱制造浪漫的生活。
为什么要借钱“打脸”,其根本是因为“嫉妒别人”,希望自己活成富人的样子。同时,高估了自己还钱的能力。
一边仇富,一边炫富,这样的人,一准没有好事。他从来不知道,财富一点一点累积的,需要汗水来交换。
你会发现,很多老赖,开着豪车,日子过得比你更潇洒。这就是面子在作怪。豪车就是一块“遮羞布”。
04
如果没有意外,你应该不会想和老赖打交道,不会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花。
因而,精准识别“借钱不还的人”,很有必要。果断拒绝借钱,才能止损。
在这里,还分享几个拒绝借钱的方法:平时,你要装穷,让对方无法开口借钱;对方要借钱的时候,你应该转移话题,找一些托词;某一部分人,你要严厉拒绝,得罪对方也没有关系。
社交大师卡耐基说过:“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借钱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成就人生,还得靠自己,千万别搞反了。
谁的钱,都是血汗钱,千万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蠢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