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金钱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是的,任何时代,有钱不一定事事如意,但是没钱寸步难行。
太多的事情,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穷一次,就真正明白了。
作为70后的人,一晃就五十岁了,回头看自己的经历,从穷困到富有,从农村到城市,从迷茫到明白,感慨万千。
曾经怕穷,后来明白,幸亏穷过,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才发现家教的最好方式。
01
贫穷,逼着子女努力读书。
小时候,我的家在农村,山旮旯里。
房屋在半山腰,从家里到乡镇的集市,要走三四里路,到县城有三十多公里,翻过三四个大山坳。
我家的后山,有一条小路,通往县城,常有熟人经过。
熟人谈起县城的样子,房子是高楼,五六层;马路很宽,可以同时过四台车,路边的灯,夜里是点亮的。
有火车,从县城旁边经过,喇叭的声音特别大,传到几里之外。
不知不觉,就涌动了“飞出山窝变凤凰”的梦。就是去县城打工,也比在家种地更好。
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母亲丢出一句话:“若是考不上中专,就别读了。”
母亲说完,就在一旁抹眼泪。
我明白,家里有三姊妹,读书的开销,母亲是保证不了的。那年头,上了中专,就能被分配工作,能去乡里上班,也算是人生的捷径了。最重要的是,中专的学费不多,家里省一省,还能凑齐。
再看看我所在的乡镇中学,一年顶多有两个同学,可以考上中专。
我必须拿到全校第一名,才能保证自己不辍学。压力很大,但也只能如此,想来反而松了一口气。
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
如果一个家庭,太多钱了,子女反而没有办法飞起来。从小到大,什么都能得到满足,读任何学校,父母都会答应。人生的目标,难免会随意。
“孤注一掷”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穷困的家庭里,也是子女读书的动力。
没有选择,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正是如此,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真考上了中专,人生有了更高的起点。
02
贫穷,才能看透关系。
看过这样一句话:“贫穷会让人看不起你,让你颜面尽失,尊严也随之荡然无存。”
当一个家庭很穷的时候,需要有贵人帮忙,但是贵人却迟迟不见踪影。
就是自己的亲戚,也是避之不及的。
结穷亲,是真正的人情,但是更多的人愿意“趋炎附势”。
记得我考上中专的那一年,母亲因为三百多的学费发愁。不得已,母亲厚着脸去娘家求助。
母亲到舅舅家做客,还没有开口说借钱,舅舅就出门做事了,舅妈说:“家里有钱,但都得定期,取不出来。”
最后,外公看不过去,拿出一百元,放到母亲的手里。
回到家,母亲躲在房间里,哭出了声音。父亲也不知道如何安慰。
再后来,我中专毕业了,如何分工,还得看关系。若是县城某单位有熟人,说一句话,可能就留在县里工作吧。
母亲提着一些干鱼,到了教育部门的某老表家里。
老表问明了来意,然后不再多言。吃饭之后,老表就说,工作忙,失陪了。
自然,母亲的愿望落空了。
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是很有有客人的。父亲每年春节都会带着我们去走亲访友,但是亲戚家的孩子,很少来我家。
当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发现家里的客人,稍微多了一些。
我家搬到县城居住之后,几个舅舅、阿姨,都主动交往。小舅舅说:“当年,你家有中专生,怎么就不找我呢?借点钱,是没有问题的。”
原来,事后诸葛亮,也做得理所当然。只是大家心知肚明,不去拆穿而已。
金钱就是一面镜子,把人心映射出来,也把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03
贫穷,教会我们抠门生活。
上初中的时候,读过“乐羊子妻”的故事。
乐羊外出,捡到一块金子,喜滋滋地带回家。
妻子看到金子,没有高兴,而是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乐羊听了妻子的话,很羞愧,把金子丢了。
看了故事,觉得金子是负担,人要高尚,要视金钱如粪土。
中年时,再去读故事,发现不是那么简单。乐羊丢了金子,就去读书了,其根本目标是考取功名,改变家庭。
乐羊的妻子在家,也是苦苦支撑着,靠纺织为生。
不要不义之财,但是要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有人一直困顿到底的道理。
作为70后,从我们的父母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抠门的方法,甚至以为难堪。
我的母亲,在喜宴上,总是要打包一点菜回去,能省一顿是一顿;母亲也常常会翻垃圾桶,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家里的新衣服,母亲是不舍得穿的,旧衣服就总是穿着,舍不得扔掉。
隔夜的饭菜,也是留起来,第二天仍旧吃得津津有味。你说饭菜已经变质了,母亲反驳:“你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
母亲曾经去集市卖菜,把最好的白菜卖掉,自家吃的白菜,都是长相奇丑的。甚至是一些发黄的菜叶。
04
常常听人说:“视金钱如粪土。”
而穷过几次的我们明白,捉襟见肘的日子,粪土也是宝贝。牛羊马、鸡鸭的粪便,晒干了,也是宝贝。
我们不能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穷困,会逼着一个人去做点什么,从而一家人都会因此思考出路。
孩子可以寒门出贵子,大人可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人,也能从牙缝里省出几个钱来。
年过半百,回头看,70后是从农村走向城市,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代。
我们多半是穷二代,但总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富二代。
我们真的好累了,但总能找一个理由,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上班。
我们拿钱赡养父母,却自己努力存款,退休,不奢望子女多孝顺,还可怜子女未来太大压力。
我们也多半承担过房贷,后来才有了无债一身轻的美好,负债累累也是动力。
未来会怎样,说不清,但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