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文章写得多了,询问肤质的评论也就多了起来。
听大家反馈,最常见的肤质还是混干皮、混油皮,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太严谨。
我们常说的肤质主要分为以下4个维度:
这也是褒曼医生提出的16型皮肤分型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得到严谨且全面的皮肤状态。(后台回复 “ 皮肤测试 ” 就可以测试自己的肌肤类型)
你以为你的皮肤水油不平衡,其实是皮肤屏障受损导致的刺痛,也可能是护肤品刺激性过高导致的的。
在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皮肤类型之前,买更多的精华都是没用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起到反作用。
那么认识到自己的肤质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正确选择精华呢?
“太长不看版”:
大家都知道,正常的护肤routine都是水-乳液-精华-眼霜-面霜。如果想要精简护肤,简化成水-精华-面霜/乳液也可以。
在预算有效的情况下,把投入放在精华里。跟水乳相比,精华的有效浓度会更高,效果也会越好。
我们一般把精华分为两类:
精准定位的精华只需要按照要求选择,美白可以选宝洁家的烟酰胺,抗氧化选VC,抗老选A醇/波色因/胜肽。
而鸡尾酒配方不像精准定位的堆料,需要配方师对成分有严格的掌控,用大品牌下的产品更有保障;
理论上,我们是建议把能破坏角质细胞的放在前面,这样可以“先破后立”,给后面的精华进入皮肤的通道:
不过这也意味着会给皮肤带来更多的刺激,后续的防腐剂香精也会跟随一起进入皮肤。
这种两难的局面到现在,解决的办法也非常少...
不过有一点我们倒是可以借鉴的,把质地轻盈的精华放在前面使用,质地厚重的放在后面使用。
虽说没有先破后立效果全面,但是从顺序上可以加强表皮的含水量,加强保湿。
对于护肤品来说,其实大多数精华都是搭配百无禁忌的,成分冲突类的例子也不多:
-PH值相差太多:VA和VC。
精纯(原型)VC的最佳使用PH值是<3.5,而VA是PH值是在6左右,如果两个连着用,并不能达到最好效果。
相反,VC和VA都属于刺激性成分,混在一起用可能加重皮肤刺激,让皮肤变得敏感干燥。
-混用成分效果失效:蓝铜胜肽+VC/酸类
蓝铜胜肽作为近些年突然火起来的成分,功效确实蛮吸引人的:
但正是因为它的功效性,成分非常规,一公斤可以高达15w元,跟黄金差不多价格。
而且这个成分非常娇气,不能和螯合剂、螯合金属离子(VC)一起使用,一旦跟这些成分使用,蓝铜胜肽就会失效。
蓝铜胜肽对PH值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使用了PH值过高过低(酸类)的成分,游离出来的铜离子也会破坏功效。
-刺激性太强:酸类+酸类/A醇
因为两者的刺激性都比较强,而且都有剥脱角质的功能,我们一般不建议一起使用。
因为VA的刺激性具有滞后性,刚开始用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时间一久就会发现皮肤开始泛红脱皮,用什么都不对劲。
而且这类产品叠加使用,即使皮肤敏感了,也不好判断是哪种精华让皮肤变得敏感。
一般来说,耐受的皮肤进行精华叠加是能带来更好的效果的。不过一般不建议叠加太多产品,根据皮肤状况选择精华即可。
尤其是对护肤新手来说,选择较为耐受的浓度和配方是可以降低刺激性,同时增加功效的。
相比起叠加不同功效的产品,我更建议你们选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叠加配方:
-高效抗氧化:VC+VE
单从成分来说,VC和VE都同属于抗氧化成分。
而VC+VE的搭配则很微妙,成分之间没有冲突,VE还能延长VC的抗氧化功效。
-抗老美白:烟酰胺+A醇
VA类的抗老效果是目前被公认为最强的,不过它的脾气还是有一丢丢暴躁的,过度使用会引发皮肤干燥脱皮等反应。
跟烟酰胺搭配起来则刚刚好:
-抗老修复:A醇+B5
比起烟酰胺+A醇的经典搭配,A醇+B5更适合行走在新手村的抗衰同学。
B5(泛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的修复性,能减少A醇带来的刺激性,一般建议大家在A醇前使用B5做打底
-强效祛痘: 班赛+克林霉素磷酸酯
关于祛痘我还是更推荐用开架药,例如班赛和克林霉素一起用可以减少痘痘。
又翻车?这次滤镜真的碎了... 私藏的8家饰品店铺,小众不撞款!美到窒息!
点“赞”+ “在看”!
2022不再长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