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4-06-26     中国经济时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郭锦辉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的时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锚定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部署了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这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向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的重大号召,彰显了我国如期建成科技强国的决心和信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石敏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院长郦金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和路径。科技工作者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奋斗。”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成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眭纪刚认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推进我国的科技发展。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新型举国体制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各类产业为载体,瞄准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参与产业重大科技项目,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改变我国当前科研力量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科研评价不合理等问题,需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科研评价、岗位晋升等方面建立更加合理的机制,在经费使用、出国交流等方面能拥有更多自主权。为解决我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矛盾,亟须改革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应试能力培养转向创新能力培养,营造各类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

郦金梁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应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科技金融支持,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要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王晓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接近“十四五”末,同时已经开始做“十五五”的各种研究准备。在这样一个时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点明了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王晓明表示,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既涉及重点领域,也存在薄弱环节。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在薄弱环节方面,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短板、“卡脖子”环节。特别是需要通过先进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需要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来引领新产业、新赛道的发展,在具备条件的一些领域,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赶超。

“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会更好得到体现。未来,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将此真正落实到位。要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布局、组织,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加强引导,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王晓明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王磊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部署,对于我国下一步深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科技强国蓄势赋能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所存在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多而不优’,对产业支撑力不足的客观问题,这种状况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的新要求。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是造成高质量专利不足的核心原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是一些专利无法被发掘出来的深层次原因;专利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权利人顾虑重重,是很多专利无法成功转化的重要原因。”王磊说。

他建议,未来要调整专利补贴的方向,将经费支持从单纯的专利“申请”环节逐步过渡到专利“维护、分析、挖掘、运营”等环节;建立“国家关键领域战略专利库”;优化专利成果评价机制,强化市场评价导向。

总 监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制丨李丕光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3995f5e8f77b296b207b28670c2dd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