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里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山里有四类动物,对人的安全有巨大威胁,通常是猛兽、毒蛇、毒虫、毒蜂。农村俗称为山里的“三毒一猛”。其中毒蜂中的马蜂,在我国大部分山区是一种常见的野蜂。
这里有一个问题,马蜂到了晚上,会不会攻击人吗?这得先从马蜂生活习性和防御机制说起。
马蜂的学名为“胡蜂”,在乡间有诸多的俗名,如大黄蜂、马蜂、蚂蜂、花厉蜂、葫芦蜂、七月蜂等,是一种极具群体攻击性的野蜂。但是,马蜂也是山里“三毒一猛”之中,晚上停止活动动物,晚上的攻击力也是最弱的动物。
农村有“七蜂八蛇”的说法,意思是说,农历七月和八月进入了秋季,是野蜂和蛇毒性最强的季节,也它们最欢喜欢攻击人的季节。这里的“七蜂”指的就以马蜂为主。这是农家的经验之谈。
动物学研究也证明,春季和秋季是马蜂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尤其到了中午气温较高时,山里柴草的露水干了,马蜂的活动更加活跃。这是一种普遍的说法。
然而,不同的气候带,马蜂的活动有所差异,雨季的活动性没有干旱季节强,高温天气没有凉爽天气强。比如,对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来说,春季多雨,马蜂在春季的活动性没有秋季活动性强,同样,夏季酷热天气时期,没有春秋两季活动性强。
再就是马蜂的繁殖方式,也决定了秋天马蜂数量为最多的时期。上年的秋天马蜂的最后一次交配,却是为翌年的再次繁殖。雄蜂与雌蜂交配,雄蜂不久即死亡。天逐渐转渐冷,雌蜂离巢,在墙缝、草垛等场,找到安全避风的地方躲藏起来越冬。
次年春季,雌蜂从躲藏的出来,寻找适宜的场所,建筑新蜂巢,并产卵。马蜂每年有3次繁殖高峰,蜂巢也随着繁殖次数的增加而扩大。秋季马蜂的数量就达到了一年中最多的时期。
马蜂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防御机制,这也是它们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关键。马蜂的巢穴或者外出马蜂受到威胁,就会发起强有力的攻击性。马蜂防御和攻击的武器,主要是身上长有一根长螫针。当它们遇到攻击或干扰时,会释放出信息素来召集同伴,发起集体性攻击。
马蜂并不是见到人或其他动物,就会发起主动攻击,而是确认对它们的蜂巢构成威胁,它们才会攻击。一般来说,马蜂在蜂巢的周边有一个警戒范围,其范围是以蜂巢为中心,半径在15至25米。
当人类或其他动物进入这个范围时,马蜂会密切监视,闯入者如果做出带有敌意,且有威胁性的动作,比如,挥动、打闹、跳跃、奔跑等动作,就会引起马蜂的自卫性攻击。如果马蜂认为闯入者不构成威胁,也没有敌意,就不会主动攻击。
民间有“捅马蜂窝”的说法,表面上的意思是说,有人拿着棍棒去捅马蜂窝,马蜂四处逃窜,对入侵者进行反击。比喻自己给自己招惹麻烦。实际上,捅马蜂窝还给别人惹麻烦。
当马蜂的蜂巢被掻扰过,或者被破坏过,也就是被人捅过,马蜂对蜂巢警戒范围会扩大,防御半径为30到50米,将闯入者一律视为威胁对象,主动且无差别地进行报复性攻击。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成为受害者。尤其是距离道路较近的马蜂窝更是于此,马蜂会对过路人进行攻击。因此,农村的经验是,要么就把马蜂窝彻底端掉,剪除后患;要么就不要去动马蜂窝,以免祸害别人。
通过以上对马蜂生活习性和防御机制的介绍,再回到讨论马蜂晚上是否会攻击人的问题。
晚上,马蜂归巢休息,不再外出活动。马蜂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晚上休息。这也是乡村很多人在夜晚铲除马蜂窝的原因。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夜晚接近马蜂的巢穴,并惊扰了马蜂,马蜂会引发马蜂的攻击,其集体攻击能力并不比白天弱。主要是马蜂一旦找到了攻击对象,就会发出信息,其他的马蜂收到信息后,很快就能找到被攻击的对象。因此,我们在晚上,对在晚上也掉以轻心,尽量避免惊扰马蜂,最好还是保持安全距离。
如果房屋附近有马蜂筑巢,不要盲目地去捅马蜂窝,以免造成被马蜂蜇伤,甚至丢掉生命。要请专业人员,带有专业的设备来清除。
那么,我们在山里活动时,如何避免与马蜂窝近距离接触呢?这就要搞清楚马蜂筑巢的规律。马蜂群体还小的时候,通常隐蔽的地方筑巢,一般在地底下和岩缝中筑巢,当群体壮大后,会选择在树上筑巢,大多选择高大显眼的树木,也有的选择在灌木丛中筑巢。因此,在山里活动时,要学会仔细观察。
一、注意观察树上是否有马蜂窝。高大的树上容易发现,但也不能粗心,因为马蜂窝的颜色与一些树木的表皮类似,即是很显眼,也容易被忽略,要仔细观察,多看几遍。
二、注意在灌木丛、地底下和岩缝筑巢的马蜂窝。这种马蜂窝往往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平时无意接近马蜂窝的,并遭到马蜂攻击的,一般就是这些地方的马蜂窝。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当发现山里的马蜂活动数量增加,附近就有可能有马蜂窝。
当然,有山里活动经验的人,往往仔细观察马蜂的飞行的方向,来判断马蜂窝的方位。比如,捕捉到食物,并带着食物马蜂,如带着苍蝇、蜜蜂、蜻蜓、蜘蛛及其他昆虫,还有花粉,飞行的马蜂肯定是回巢,它们飞往的方向,也就是马蜂窝的方位。
总而言之,马蜂在晚上,通常回马蜂窝休息,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是,如果随意接近马蜂窝,并惊动了马蜂,马蜂会被动地对人发起攻击,因此,我们对马蜂还是要格外小心,可以掉以轻心。平时,我们要多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和防御机制,如此就能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确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