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句题外话:从俄乌冲突伊始,普京就多次声称这次特别军事行动“不以占领乌克兰全境为目标”。
如何理解这句话?很简单啊!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就是占领乌东地区,然后举行全民公投,然后乌东地区入俄……,DDDD。
但是,假如,我说的是假如,俄罗斯大军出动后乌克兰不堪一击,司机政府倒台,乌军全部投降,国际社会只是袖手旁观看热闹,你说普京会止步于乌东地区吗?当然不会呗!他又不傻,他肯定会顺势占领乌克兰全境,没准儿搞个全民公投,乌克兰重新入俄。
我说这些话是啥意思?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不以某件事情为目标”不等于“不能做某件事情”。如果不小心做了,又没有不利的后果,甚至还有好的结果,做就做了呗!
普京与乌克兰战事如此,降压也是如此——
过去一段时间,曾多次听到/看到一些专家讲,“2023版欧洲高血压指南反对把血压降至120/70 mmHg以下”或者“欧洲指南说不能把血压降至120/70 mmHg以下”或者“欧洲指南说血压不能低于120/70 mmHg”云云……,并以此作为反对强化降压的依据。其实,欧洲指南真的没这么说!你认真看看2023版ESH指南原文,认真品读一下文中措辞,你就会发现那些说法是不准确的。
简单点,咱们看看该指南关于血压控制目标的汇总表(如下图)
在上表倒数第3格内描述到:“Do not actively aim to target office SBP below 120 mmHg or DBP below 70 mmHg during drug treatment”。对应的,在正文中描述到“”——“It was additionally recommended that treatment should never target BP values to <120/70 mmHg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onsistent evidence that this has an incremental protective effect,……”。用中文简单的陈述就是“在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要以<120/70 mmHg为目标”。
有了前面普京与俄乌冲突那个例子做铺垫,也就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不以<120/70 mmHg为目标,并不是说血压不能降至120/70 mmHg以下。如果我把130/80 mmHg为降压目标,但是经过很简单的药物治疗后血压降到了120/70 mmHg以下,患者神清气爽、没有头晕眼黑困倦乏力等不良反应,你说咋办?继续治疗呗,不必降低治疗强度!当然,如果有相关不良反应则另当别论。
你再研读该指南其他相关内容更能理解我说的这些——
在上表关于65岁—79岁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栏目下,该指南述及“However, a reduction of office SBP in the 130 to 139 mmHg r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well tolerated, albeit cautiously if DBP is already below 70 mmHg”,啥意思?他是说“如果耐受良好,应考虑把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30-139 mmHg范围内,虽然对舒张压已经低于70 mmHg的患者需要更为谨慎”。
随后,在关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中也过了相似推荐,只不过口气稍弱了一些(把should更换成了may)。
再往后,在安全性建议中再次提出相似建议:“However, in patients with low office DBP, i.e. below 70 mmHg, SBP should be still lowered, albeit cautiously, if on-treatment SBP is still well above target values.”——如果经治疗后收缩压仍高于目标值,而舒张压已经低于70 mmHg,仍然应该继续降低收缩压,但要更为密切的观察。
这几条推荐建议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不以<120/70 mmHg为目标并不等于血压不能降到<120/70 mmHg。如果血压低于此值而患者耐受良好,无需降低治疗强度、回调血压;为了控制收缩压,舒张压低于70 mmHg也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安全、可耐受”。
尽管欧洲指南一直很温和、中庸、注重连续性,尽管欧洲指南不像美国指南那么二、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但2023版ESH指南仍然展示出了更为积极控制血压的态度,比如,对于中青年患者,它建议“The goal is to lower office BP to <130/80mmHg”——“治疗目标是把血压降至<130/80 mmHg”,也就是说,要把所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并且基于最高级别的证据给予了最强力度的推荐。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130/80 mmHg以下?125/75 mmHg算不算?115/65 mmHg算不算?当然都算!尽管该指南说了“不以120/70 mmHg为血压控制目标”,这并不是说血压不能降到120/70 mmHg。那么,假如患者血压低于此值了,只要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继续维持当前治疗就是了!其实吧,所有临床医生都知道,谁的血压都在波动,每天上下波动三四十个毫米汞柱是很普遍的现象,谁有本事能把诊室血压精准的控制在120-130/70-80 mmHg之间啊?难!
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解释,人家欧洲指南这条推荐建议还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如果普京在战事初期就把占领整个乌克兰作为作战目标,他肯定会发动更多数量与更高档次的军队和装备投入这场战争;如果仅是为了乌东地区,他所动用的人力物力就会少得多。同样,如果你以<120/70 mmHg为血压控制目标,在治疗伊始你就会处方更高强度的治疗药物(品种更多、剂量更大),患者所承受的不良反应代价与经济代价就会更大;如果你的治疗目标是<130/80 mmHg,你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强度就会更低,患者所承受的不良反应代价就会相应减少。
说到底,不能把这个指南作为反对强化血压控制的依据,因为人家根本没反对、反而支持更为积极的管控血压!
2023版ESH高血压指南如此,我相信即将颁布的2024版ESC指南依然如此。证据使然,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该接受还是要接受的!
基本就是这么回事儿,我说请了吗?
关注“郭艺芳心前沿”,第一时间收到本领域最新学术信息。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