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我爸蒋百里,我哥徐志摩,我弟是金庸,我老公“两弹元勋”

2023-05-29   澜风说

原标题:蒋英:我爸蒋百里,我哥徐志摩,我弟是金庸,我老公“两弹元勋”

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十大名门望族:

一、陇西李氏、二、赵郡李氏、三、弘农杨氏、四、太原王氏、五、琅琊王氏、六、陈郡谢氏、七、清河崔氏、八、荥阳郑氏、九、范阳卢氏、十、太原温氏。

其中陇西李氏为中国名门望族之首。

中国近现代也有这么一位奇女子,称得上名门望族之后,她就是原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国著名的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英。

看看她的家族成员,真是要羡煞旁人。

民国诗人徐志摩是她的表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是他的表弟;父亲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丈夫更是新中国“两弹元勋”钱学森,随便一个人都是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伟大人物。

她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丈夫顶着那么多的头衔,获奖无数,却总是在是获奖后,很俏皮地对她说:“奖(蒋英)是我的,钱(钱学森)是你的。”

两人亲梅竹马,自小就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在爱情和婚姻里两人没有走过弯路,当水到渠成的时候,就走到了一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祖国建设的事业上,可谓姻缘天注定,是你的不会跑。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两人早年就读于杭州求是学院,同窗三年,是无话不谈的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所以两家关系匪浅。

3岁那年,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改名“钱学英”。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当时年且尚轻的俩人谁也没有想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1935年,时年23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放在藤条提箱里,带到了美国。

随后,蒋英也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并在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1947年,钱学森回国,重提婚事,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喜结良缘,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

由于蒋英没有英语基础,在美国期间交流很不习惯,久居美国的钱学森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用美食套牢了妻子的胃。

2009年,蒋英在央视《音乐人生》中忆起往事,曾笑着说道:“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我是钱家的童养媳。”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钱学森决定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年薪十万美金)回国效力(回国后200块人民币),蒋英毫不犹豫答应了:“不论出了什么事,我都要陪着你。”

1950年,他们订了太平洋航空公司8月15日一班从洛杉矶飞往香港的机票,但就在最后一分钟,美国政府下令扣留钱学森,不准许他回国。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坦言: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装甲师。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蒋英后来回忆说:

丈夫13天掉了整整13磅体重,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即使被放出来,他却仍无人身自由,不仅要受到联邦调查提供的监视,每个月还要去移民局签到。

经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终于1955年,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上,周总理用11名美军王牌飞行员战俘为条件,换回了这个国之重宝。

1955年10月8日,历时二十几天,钱学森终于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在《工程控制论》的首页,钱学森写道:“献给我的妻子英”。

夫妻二人归国后,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振兴祖国的事业上,钱学森被誉为共和国的“航天之父”,获得至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病逝,享年九十八岁。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蒋英因病于北京逝世,临终前说:“我该走了,你们不要悲哀,我要去那边陪他了,他在那边很孤单。”

参考资料:《音乐人生》《工程控制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