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叶挺夫妻遇难后,他们的子女长大后一个比一个牛

2023-06-29   澜风说

原标题:“虎父无犬子”,叶挺夫妻遇难后,他们的子女长大后一个比一个牛

“你要绝对服从我,你跟我走就有光明的前途。你如果不这样做,你就完了。”

面对威胁,父亲的回答是:“那我就完了,你枪毙我吧。”

这一段对话是叶正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引用的。当时,他的表情、言语之间,掩饰不住的都是对父亲叶挺的崇拜与自豪。

叶挺是我国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曾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深受后世尊崇和敬仰。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叶挺的夫人和9个孩子也都是爱国人士,并且非常出色。

今天,就带你了解叶挺的家族故事。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 9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地区周田村。叶挺祖上皆务农,父亲为了赚钱还曾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的种植园打工。可就算如此,叶挺的家境仍旧十分贫困,两个妹妹甚至被卖给别人做童养媳。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叶挺很早便定下了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目标。

虽然家庭贫寒,但叶挺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7岁时,叶挺父亲将他送到了本村的腾云学堂学习。在这里,叶挺遇到了一位叫做陈敬如的老师。陈敬如是一个博学多才、心怀国家的年轻人,在他的引导下,叶挺早早便接触到了很多关于反清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信息,并渐渐树立起民主主义思想。就连叶挺这个名字,也是陈敬如取的,意为“人要上进,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

这个名字仿佛是一个预言,又仿佛是一个动力,促使着叶挺将后半生都献给了国家。

中学期间,叶挺就剪掉了辫子,并公开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此,他还曾被捕入狱。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清王朝后,叶挺更是下定决心跟随孙中山走军事救国道路。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叶挺中学毕业后便进入了军官学校,一边深入学习军事课程,一边通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等行动积累经验。直到1919年,叶挺终于在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的引荐下,加入了国民政府,成为“三民主义”的追随者。

在军事方面,叶挺无疑是兼具实力和运气的天赋型选手。加入建国粤军仅仅一年后,他就迎来了自己的成名之战。

1920年,孙中山指派建国粤军全面讨伐桂系军阀。在8月展开的第二期作战中,叶挺率领的支队被任命为前锋,正面应敌。不料,当叶挺部队行径至惠阳淡水镇黄皮径时,遭遇了桂系军林虎部的埋伏。危急关头之下,叶挺利用自己对当地地形的了解,带领部队打起了迂回战,最终大败敌军。据悉,当时敌军人数足足超过叶挺部队的4倍,是极其典型的以少胜多案例。黄皮径之战令叶挺一战成名,此后步步高升。

1921年,叶挺升任为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任职期间,叶挺邂逅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李秀文。李秀文比叶挺小11岁,出生于澳门的一个士绅家庭,家境富裕。

初次见面时,李秀文就对高大帅气、声名远扬的叶挺颇有好感。恰好,叶挺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就这样,在李章达的撮合之下,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并渐渐产生了深刻的革命爱情。

1924年,叶挺被派往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临行前,他向李秀文求了婚。只不过,两人的婚事遭到李秀文父亲的拒绝,他坚称男人要先立业再成家,自己的女儿必须得嫁给团长。叶挺非常尊重未来岳父的想法,他决定化遗憾为动力,在苏联潜心提升自己。

这一年的学习,是叶挺人生中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在对共产主义深入了解之后,叶挺彻底改变了信仰和立场,于1925年转入我党。同样在这一年,刚刚归国的叶挺便升任为独立团团长,风风光光将李秀文迎娶回家。这个时期的叶挺,无疑是事业爱情两得意。

尽管在动荡的时局之下,叶挺和李秀文没能拥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新婚。但好在两人也没有像很多战时恋人那样被迫分离,而是一直相伴相守在一起。

出门在外的叶挺,是先后率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的英雄将领。但回家后的叶挺,却和李秀文过着寻常夫妻的小日子,两人闲暇时总会在后院种菜,等到丰收时还会请朋友战友来家里聚餐,日子平淡又幸福。

21年的婚姻生活中,李秀文一直陪伴在叶挺身边,力所能及地为他提供助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发生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叶挺承担下了筹建新四军的任务,可由于政府支援不足,新四军装备极其落后且短缺。部队只能依靠与日军对战后,拾取或缴获日军的武器维持战斗。

这个情况令李秀文十分揪心,她当即向父母借来储蓄金,并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用这笔钱买来3600支手枪。随后,李秀文穿越战火纷飞的地区,亲自将武器送到位于皖南的新四军营地,为叶挺解决了燃眉之急。

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叶挺和李秀文心怀抗日救亡的目标,携手度过了重重的困难与考验。只可惜,他们的幸运在1941年戛然而止。

这一年,国民政府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正当叶挺奉命率领9千新四军向长江以北转移途中,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8万国民政府军的突袭。叶挺率军血战8天8夜,但最终还是因极端悬殊的人数、武器差距,失败了。包括项英在内的大部分战士均壮烈牺牲,作为军长的叶挺则被国民政府俘虏关押。

国民政府对叶挺展开了一系列威逼利诱,试图让他加入反共阵营,但都被叶挺坚定拒绝。就这样,叶挺被国民政府足足囚禁了5年。

不幸中的万幸是,叶挺被俘后没多久,李秀文就在国民政府高级将领李济深的帮助下,带着孩子们顺利和叶挺团聚。此后的5年间,叶挺一家人先后被囚禁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重庆等地,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期间很多有志之士都试图为叶挺一家人提供帮助,但在上头的刻意打压下,均未能成功。到了后期,李秀文只能靠变卖首饰来维持生计。可无论日子再怎么艰难,两人都细心照顾着9个孩子,一家人始终在一起。

直到1946年3月4日,叶挺才在中共中央人士的全方位努力下,得到释放。出狱后,叶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给中央,请求重新入党,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贡献。

只可惜“苦尽甘来”的美好故事没有在叶挺身上上演。同年4月8日,正当叶挺乘坐飞机,准备风风光光回到延安时。飞机竟然在山西黑茶山附近失事,叶挺和李秀文,以及两人的五女儿叶杨眉、小儿子阿九,均不幸罹难。这一年,叶挺50岁,李秀文年仅39岁,而两人的小儿子甚至刚出生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

叶挺将军一家遇难的讯息传出后,举国哀悼。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纷纷撰写词文以表悼念之情,赞其“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都说“虎父无犬子”。虽然叶挺将军和李秀文均英年早逝,但在两人早年间耳濡目染的教育,以及诸多革命将领的用心培养下,他们的孩子都成长得非常出色。

长子叶正大,中将军衔,21岁加入我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叶正大年轻时曾赶赴苏联学习飞机制造相关知识,回国后就一直坚守阵地,主导研发了12种战机,其中的歼7、歼8等战机都成为了我国空军、海军的主力战机。

四子叶华明,曾是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1983年任职深圳市科委主任后,便着手创办了先科技术开发公司。在叶华明的领导之下,先科技术研制出了多个“中国第一”,包括: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中国第一张DVD光盘、中国第一台DVD放送机等等。

七子叶正光,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年轻时曾研究导弹自动控制技术,不过很早就改为从商。叶正光创办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六合天融,是中国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务的中央企业,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子公司更是多达260家。

另外几个没有详细提及的孩子,也均成长为了国之栋梁。

叶挺将军一家的故事,真可谓是革命人物的范本。无论是为国献身的叶挺、李秀文夫妻俩,还是他们出色的子女,都值得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