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王爷府,后成为北京“四大凶宅”,老北京人不愿提它

2022-02-26     李艺南

原标题:它曾是王爷府,后成为北京“四大凶宅”,老北京人不愿提它

引言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忆帝京》

北京是我国的古都之一,明清两朝的都城都建在北京,新中国成立后,也将这里定为了首都。正是因为悠久的历史,北京城内有着大量古建筑,还有着很多的传说。在北京有着这样的一座房子,他曾经是姚广孝的宅子,后来清朝建立后,又成为了王爷府,而现在这座宅子已经成为了北京“四大凶宅”,老北京人根本就不愿意提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栋王爷府的故事。

一、二龙路的宅子

这座王爷府坐落于北京的二龙路,之所以会取这样的一个名字,还要从元朝开始说起。在元朝的时候,北京还叫做大都,当时由于这里地势很低,在街道上形成了两个水坑,经常散发出各种的臭味。但当时的人非常讲究,没有把这两个水坑称之为臭水沟,而是起名叫做二龙坑,后来到了民国时期,将这两个坑给填平了,于是就将这段路称之为二龙路。

从这个水坑就可以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二龙路这一块是比较偏僻的,没人会愿意将自己的宅子修在附近有臭水沟的地方。后来有一名叫做姚广孝的人,在这里修建了宅子,这里才渐渐有了名气起来。姚广孝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后来他协助朱棣发动靖难,在朱棣当上皇帝后,他就选择了隐退,并且也没有更换自己的住处,依旧还住在二龙路那里。后来姚广孝靠着朱棣赏赐的财富,将这栋宅子修建的越来越好。

二、郑亲王府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栋宅子在北京人看来就有一些邪气了。首先这里有两个臭水坑,其次宅子旁边就是刑部大牢,经常会有被打死的犯人从家门口拖走,所以从那个时候起,也称这里为鬼门关,后来为了好听,又改成了贵人关。据一些人回忆,曾经在晚上的时候,听见这里有鬼哭狼嚎之声。

后来随着清兵入关,明王朝变成了清王朝,这栋宅子也换了主人。当时这栋宅子的新主人是清朝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他可是清朝鼎鼎有名的人物,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曾经还和多尔衮当过对手,从此这栋房子也就改名为郑亲王府。后来到了咸丰年庆,新的郑亲王是端华,他颇受咸丰的器重,在英法联军打进来时,端华还成为了著名的顾命八大臣之一。

这顾命八大臣比清朝时的八大铁帽子王差得远了,八个大男人竟然被慈禧收拾得服服帖帖,瑞华也落了个自尽的下场,爵位也被剥夺,王府也被收了。后来到了同治年间,才把这栋王府还了回去。但没过多久,又遇到了八国联军的入侵,郑亲王府作为当时北京鼎鼎有名的宅子,首当其冲被抢了。而且此后八国联军还把郑亲王府门前的鬼门关,当作了刑场,再一次将这座王府的名声给毁坏了。

三、成为了大学校园

在清朝灭亡后,郑亲王府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荣光,大家为了生活,只能变卖祖上留下来的家当,那个时候甚至还有王爷为了活下去,跑去拉人力车,跑去给人唱戏。而最后的郑亲王昭煦,也没有守住自己的祖产,他以十万两银子的价格,将王府抵押给了神父包世杰。后来不知因何原因,传出来了一些流言,说洋人在这栋宅子弄些西洋旁门左道。这个流言虽然很没有根据,但却流传的越来越广。

后来因为昭煦还不了十万两银子,就将王府卖给了中国大学当做校园,双方协定由学校将这笔钱给还了,但是房子归学校,昭煦还得了一个校董的位置。昭煦是当时无数满败家子之一,他不仅将王府给卖了出去,还将祖坟上的参天大树,给当作木材卖了出去。后来还是没钱,又将祖坟上的驮龙碑卖了出去。自己挖自己家的祖坟出去卖,这也算是千古奇观了。

结语

总的来说,这座王府修建的还是非常漂亮的,有着“惠园”的称呼,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名声一直不好。民国时还在这里拍了《十三号凶宅》这部鬼片,据说这里面有13件凶杀案,留下了13个恶魂,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也使得这座王府的名声直接掉到了冰点。当然了,这些故事大家听听也就就可以了,我们现在是一个科学的时代,这些鬼神一说。

参考资料:

《忆帝京》

《十三号凶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1c02394b930ed397deb036671aca6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