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四川平武有个人叫王光裕。
王光裕,生年不祥,世袭王土司本家。长相忠厚老实,却是奸恶内藏,是地方上的大恶霸。后来创办袍哥组织,因擅自杀人,1915年在成都被斩首。
平武土司王氏,本出于山东,始祖为宋代名臣王佑。宋宁宗(1194~1124年)时,王行俭中进士,授龙州判官。龙州即今江油、平武、青川一带,治所在今平武县南坝镇。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设龙州三寨长官司,授予龙州判官王行俭世袭长官司之职,龙州土司自此正式产生,王行俭成为境内王姓土司始祖。此后历经元、明,朝廷虽有分袭及改土归流的举措,但王氏家族一直不曾失势,直至末代土司王蜀屏,共历32代,时间长达730年。除此之外,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分出去的王氏分支——土通判世系,也传了16代,同样煊赫无匹。
我们要说的王光裕,就是出自土通判世系。
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七,人称王七老爷,他的儿子王松延在光绪末年,承袭了这一系的土司职位。
经过数百年的扎根繁衍,王家子孙早已成为正宗的四川人。到王光裕这,为人面善,就像一个典型的四川老农,实际上呢?其因读书无成,天天游手好闲游荡街市,加上家族势力,这样的人很难不变成那种典型的地主恶少,飞鹰走狗,欺行霸市。因他奸不外露,平武人有知道他底细的,都正话反说他:王七老爷不像恶人。
1909年,王光裕捐了一个七品知县的头衔,成为四川省谘议局议员。现在的《四川文史资料》第1辑中还能查到一份“四川谘议局议员简历表”,其中有王光裕之名,通过其简历我们可以知道,他时年52岁,也就是说王光裕出生于1858年,而“捐七品衔、武生”,说的就是他成为议员的事了。议员虽无实权,但有虚名,王光裕仗此,在地方上更是飞扬跋扈,无人敢惹。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丁举人、赵四老爷,正活脱脱画出了王光裕的嘴脸。
清末民初时中国有三个极其庞大的民间组织,青帮、洪门和哥老会。哥老会在四川,通称为袍哥,看过电视剧《傻儿师长》的可能都听说过。袍哥与四川民俗文化深深根植在了一起,以至于到现在四川人还称呼兄弟朋友为“哥老倌”。
1905年,孙中山先生派熊克武、谢奉琦等人回川,密设同盟会机关于泸州,川中有识之士云集而入。同年,先后在彭县、江油、泸州、江安、成都、叙府(宜宾)、广安、嘉定(乐山)、黔江等地发动起义,都有袍哥等会党成员的深度参与。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四川军政府成立。时任都督尹昌衡觉得袍哥组成的同志军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出力最大,于是大力发展袍哥组织,在军政府设立“大汉公”,自己就任总舵把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何况这一招着实搔着了袍哥人家的痒处,此举引起了各县的群起效仿,纷纷成立袍哥组织。朱元璋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禁止白莲教,几百年后尹昌衡反而开起历史倒车来,可见此人的政治水平着实一般。
王光裕也不肯落于人后,在平武县城创办了“铁旗山”,自任舵把子。县城各方面人士趋之若鹜,纷纷加入,以当铁旗山袍哥为荣。新任平武知县叫文綦初来此地,人地两生,为了巴结本地头面人物,也屈尊加入了铁旗山。文綦是父母官,有权无势;王光裕是捐来的官,有势无权,在官场上自以文綦为大。可在铁旗山上,王光裕是舵把子,是老大;文綦是幺老弟,是新人,必须称王光裕一声“王大哥”。而悍然收编了父母官的铁旗山王大哥,一时气势煊赫,声威无两,就更是为非作歹肆意横行了。
郫县举人曾恕杀人后逃亡,隐匿在平武县城,后来投靠王光裕。王光裕公然包庇,将他强行安插到县署办文案。
平武还有一家赶新潮的袍哥组织金旗山,大哥是当地望族鲜松生。两人结下仇怨,后王光裕一手将金旗山打垮。鲜松生咽不下这口恶气,1915年写了一副春联贴在王家祠堂:
想吾祖篡汉开基,一十八载成帝业;
叹我姑弹琶出塞,三千里外配蛮王。
上联写的是王莽篡汉,当了18年皇帝,留下了千古骂名。下联写昭君出塞,远配匈奴可汗,夫死从子,最终连骨灰都不得还葬故土。按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王莽还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昭君出塞委实是伟大的牺牲,已成为历史绝唱,可在古代因为连侍二夫和远嫁蛮荒,是不为遗老遗少喜欢的。
鲜松生讥讽的不是王光裕一人,而是整个王氏、王姓,也确实比较恶毒下流。王光裕那小暴脾气能忍?大骂鲜松生,“格老子的,你敢辱骂我先人,不想活了!”随即派人将鲜松生杀死在小兰亭茶馆内。
新派人物赵旭初,曾赴日本留学,回平武后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由此被害怕民智大开的守旧势力不满。有一次赵旭初到城东走亲戚,在涪江边散步时失踪,从此杳无音讯。有人怀疑是王光裕派人下的手,但是当时的县知事害怕王氏报复,以无从缉凶为由,不了了之。
鲜松生之死发生后,县知事还是不敢查办。这下惹恼了鲜氏亲属,前面已经说过,鲜氏也是平武望族,岂肯善罢甘休?
他们不是没出过村子的百姓,悍然赶到成都坐地控告王氏不法之事。时任四川提法使大为震惊,指派专人赶赴平武查实此案后,要求王光裕到省城对案。
王光裕自恃议员的身份,且又认为王氏在平武树大根深、蔚为巨族,而且铁旗山在平武一手遮天,因此竟尔夷然不惧,傲然前往成都。
俗话说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王氏这种地方上的小土司,归根结底也只是个见识有限的乡绅罢了。他的头再铁,又怎铁得过四川提法使的铁拳?
成都好歹是个省城,比王氏豪横之人可以说多如过江之鲫。王光裕一到成都就被收押,不久四川高等审判厅以杀人罪判处他死刑,未见,斩首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