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位徒步25公里背儿遗体回家的父亲,现在过得如何

2024-05-08     史镜说

原标题:12年前,那位徒步25公里背儿遗体回家的父亲,现在过得如何

《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然而人类却不会就此认输,即便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我们依旧相信人定胜天,就如同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样,中国人的团结一心,让灾区得已重生,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也历历在目。那时的汶川,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涅槃重生,那时的中国,让世界为之震撼,那位12年前,当年那位徒步25公里背儿遗体回家的父亲,现在他生活的怎样呢?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数以千万计的鲜活生命停止了心跳,更令人心痛的是在地震中许多学校也没能逃过崩塌的命运,断壁残垣下埋葬了多少双纯洁清澈的眼眸,一个个家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对对父母抱头痛哭、昏厥倒地。我们看着幼小生命遍体鳞伤,呼救着、痛苦着,体温一点点逝去,当下的心情无可名状。

于是就出现了他在天地之间背起儿子尸体的感人画面,经过25里地的跋涉,他从没有放下过背上的儿子,最后把他安全地带回了家。程磊的奶奶和妈妈看着他的尸体悲痛欲绝,弟弟年纪还小懵懂无知,这个噩耗足以让这个家庭崩溃,但程林祥却必须抑制内心的悲痛,镇定坚强,因为他还要扛起家庭,更要为儿子办葬礼。

古语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儿女无法报答父母恩情的遗憾;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孩子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这是他们的父母终身的伤痛。灾难过后一切重建,也许高楼大厦恢复了原貌,但是人心里的悲伤痛苦并没有消失,只是将其隐藏起来,离开的人会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父母与儿女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永远割不开,幸福的家庭需要共同的维系,在如今家庭关系出现扭曲的现状下,我们应该懂得轻重缓急,看看那些失去双亲的孤儿对亲情的渴望,看看那些失去孩子的孤寡老人对陪伴的希冀,好好爱我们的父母。

参考资料:

《蓼莪》

《韩诗外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efda8dd8d75a51973810ca1cb0d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