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有着“天朝大国”之称,特别是“强汉盛唐”两朝,堪称历史上的两大辉煌,两汉开创的丝绸之路,让周边各国有了不少的交流,唐朝丝绸之路更是进入鼎盛时期,外国使者纷纷朝圣。
而马可波罗的游记当中,更是让西方人见识到了不一样中国,他们也是纷纷觊觎中国财富,不过在“强汉盛唐”之前,就有一个人声称要征服中国,结果看错地图打到邻国去了,还把邻国打得灭国,这个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古代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之父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亚里士多德担任他的私人讲师,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非常喜欢读书。
自从亚历山大继位之后,他就效仿希腊人的制度,进行军事改革,削弱各大氏族、贵族的权利,但一些被征服的底比斯人,认为亚历山大不具备王的实力,于是纷纷发动叛乱,亚历山大也明白这次叛乱带来的影响力,他以闪电般战术将底比斯彻底击溃。
底比斯的灭亡,达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他也可以毫无顾虑的东征,在战争上,他无不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以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拥兵10万的波斯帝国。
其后他挥师东进,率领步兵4万和骑兵七千进攻了古巴比伦,他势如破竹又进入安息,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公元前325年,又进攻的印度,印度的波拉戈斯王国实力强大。
国家步兵3万人,骑兵4千人,还有一支独特的兵种,战象200头,这一战当中,“马其顿方阵”在战象面前很难起到作用,为了制约战象,亚历山大从四方八方投箭放枪,受伤的大象不分敌我。
战场开始混乱时,亚历山大的骑兵从后方阻截,亚历山大则率领步兵正面迎战拉戈斯士兵,这一战亚历山大虽然胜利,但死伤惨重,但亚历山大想要继续东征,因为亚里士多德在担任他讲师期间,就给了他一份中国地图。
但亚历山大的地图显然出了问题,他进入了印度,打完之后,才知道来错地方了,虽然想要进行东征,但士兵伤的伤,残的残,他们都不愿意再继续打仗落荒而逃。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从印度撤兵。
近年来,欧洲一些历史爱好者也提出一个假设,若是亚历山大当时达到了中国,会怎样呢。公元前325年,正处在战国时期,各地诸侯国纷争不断,各国虽不说拥兵百万,但白起随随便便就坑杀40万人。
亚历山大5万人,显然不够七国看,不过亚历山大的出现,倒是可以充当七国的一张地图,要是他们知道了外国还有国家,也不至于七国内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