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玩斗草……原来你是这么会玩儿的《诗经》

2022-05-02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原标题:挖野菜、玩斗草……原来你是这么会玩儿的《诗经》

撰文·摄影 / 张海华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五一黄金周,野菜萌生。久居城市的孩子恐怕对挖野菜都很陌生了,现代人吃到野菜,通常都是在农家乐的饭店里。今天,让我们在《诗经》中,来一场挖野菜的旅程吧。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车前马下最常见 路边小草美味鲜‍

《周南·芣苢》是一首轻快的劳动歌谣。语句简单,除了变换了6个动词,其余完全一样,一唱三叹,简洁明了,很有民谣风味。

路边随处可见的车前草

这里的“芣苢(fú yǐ)”,就是车前草。薄、言,都属于语气助词,只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剩下的采、有、掇(duō)、捋(luō)、袺(jié)、襭(xié)这6个动词都是描述采野菜的动作,可分为三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细品之下,显然有层层递进、越采越多的意味。其中,“采和有”是第一组动词,是比较宽泛的采摘、取得的意思;“掇与捋”是第二组,都是描述具体的手部动作:掇,强调伸长了手去摘取,而捋,则是用手握住野菜向另一端滑动;“袺与襭”是第三组,都是提起衣襟兜着的意思。

车前草的花序

古人为什么要采那么多车前草呢?因为春天的车前草格外鲜嫩,适合食用。车前草贴地而生,叶碧绿,状似耳朵,故民间还有驴耳朵草、饭匙草等俗称。它对土壤要求不高,耐寒、耐旱还耐踩,生存能力极强,是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常见野草。谓之“车前”,意为这种野草在车前马下的路边随处可见。

现在,人们还会用车前草的嫩叶来做菜,比如,凉拌、加香辛料煸炒、做饺子馅等。

“斗草”分文武 实力涨姿势‍

除了食用之外,车前草还是古人的游戏材料!古时有一种很“热门”的游戏,叫做“斗草”,主要用的就是车前草。

车前草于春夏时节开花,为穗状花序,直立而生。每株草通常有四五根花序,很多小花簇生于其上。作为“斗草”的材料,并不需拿整株草,而是摘取其花序梗来“斗”。具体玩法就是对战双方拿草的花序梗相互交叉,同时用力拉扯。可别小看车前草的花序梗,它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可以经多次“暴力拉扯”而不断。

斗草游戏

当然,上面说的是玩的比较原始的斗草游戏,不妨称之为“武斗”。后来,文人雅士们又发明了“文斗”,即大家在外出游玩时看谁认识的花草树木更多,谁了解的关于植物的掌故更丰富,以此作为胜败的依据。

嫩蕨入菜 鲜香滑嫩

说完了车前草,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诗中提到的蕨—春天的嫩蕨。

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召南·草虫》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三章的意思差不多,分别以草虫、采蕨、采薇起兴,引发相思之情。这里重点说一下第二章。先解释一下生僻词:陟(zhì),登高;惙(chuò)惙,忧愁的样子;觏(gòu),遇见;说(yuè):即“悦”。其大意是:登上南山采嫩蕨,不见君子心烦忧;只有见到了你,与你相依,我心才会欢悦。

蕨是山中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尤喜生长在阳坡。每到春天,初生的蕨没有叶子,其茎前段弯曲如握拳状,十分独特。这时候的蕨最适合食用,味道鲜美。如果等叶子都长出来了再采收,其茎杆的纤维已经老化,吃起来口感很差。

嫩蕨的外形如握紧的拳头

以嫩蕨入菜,如凉拌、炒腊肉等,厨师会先将其放入开水中烫几分钟,再在凉水中浸泡一会,这样有利于去除苦涩味,品尝起来鲜香滑润。这样的菜品在农家乐饭店里比较常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0b0c5122a37c5e12e896dfbd332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