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透露了诺奖得主屠呦呦的一个新动向

2019-09-29   创新创业中关村

今天(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获颁“共和国勋章”。

昨天(28日),央视《新闻联播》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介绍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其中,特别提到一个最新情况,即屠呦呦领衔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入驻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这是全国首个青蒿素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助力屠呦呦团队,为青蒿素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深化创造基础条件。

一段青蒿情 一颗报国心



屠呦呦


屠呦呦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投身抗疟药物研究工作,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应用治疗疟疾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青蒿素研究中心入驻

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为保障屠呦呦领衔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获得更加坚实的科研条件和后备基础,今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在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举行了奠基仪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由中部地上13层的主楼和位于东西两侧、地上7层的大空间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3栋单体科研楼用房构成。按照计划,中心将于2021年竣工。


青蒿素研究中心专注于青蒿素研究,将承接屠呦呦终身研究员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的研究成果,持续发挥于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影响力。中心将引进屠呦呦中药研究所、抗生素与抗感染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抗病毒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打造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抗疟新药评价核心基地。


位于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青蒿素研究中心效果图



据介绍,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建筑的整体形态外直内曲,寓意“医者方圆,外方内圆,外刚内柔”的中医行医之道。3栋科研楼呈现东西低、中间高的走势,东西建筑环绕中部主体形成托举之势,寓意青蒿素汲取中国中医精髓,冉冉升起。

青蒿素研究中心落户的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是中关村大兴-亦庄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等为主体产业。目前,医药基地引进项目500余家、投资额超过500亿元,集聚了医药类G20企业、国家“十百千”企业、世界五百强费森尤思卡比、中华老字号同仁堂、百年协和、以岭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同时,引进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围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转化基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等一批行业前沿“高精尖”项目、院所入驻,着力建设“研、产、商、展、疗”一体发展的健康新城,打造成为国内领军地位的“中国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