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在喀喇昆仑的某边防连
录了一个视频
这大概是哨位君见过
版本最简陋的《军中绿花》
没有伴奏带
官兵只能跟着原曲唱
录制现场
一群士兵站在雪山边的营区前
因为缺少补光
看上去只有黑压压的一片
视频素材也是东拼西凑
一个生火的新兵
两个扛着铁锹的士官
甚至一顿野外的午餐
都被剪辑了进去
这些士兵站立的地方
海拔超过5300米
终年没有夏天
地质学家把它划为“永冻层”
生物学家则称其为“生命禁区”
10月的时候
这里的鸡蛋就能瞬间被冻住
冬天刚刚开始
那里早已大雪封山
一朵“绿花”
对喀喇昆仑的士兵来说
就是温暖与希望
点击下方
欣赏喀喇昆仑版《军中绿花》
这是怎样的一朵军中绿花呀
在祖国的西部
喜马拉雅山
冈底斯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
天山
五座伟岸的山系
携手隆起了一片举世无双的高地
同时也造就了一道
最为高远和艰苦的边防线
冰封雪裹,空气稀薄,荒无人烟
2011年2月
喀喇昆仑山腹地5390前哨官兵巡逻在边境线上
2004年2月
喀喇昆仑山的天文点边防连遇大雪封山
官兵步行翻越冰达坂送排长回家探亲
在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高原
高寒缺氧是官兵面临的第一道考验
轻者,头痛脑胀、心跳气喘、呼吸困难
重者,呕吐不止、水米不进、昏迷不醒
在这里
每一分钟坚守的付出
都不逊于任何悲壮的战场
2010年6月
某边防团步兵营战士张超智正在进行氧疗
2002年7月
某边防团为空喀山口边防连运送的猪
因车陷“死人沟”缺氧而亡
1950年
当新疆军区原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连
掀开解放军征服喀喇昆仑的序幕时
全连136名官兵
先后有63人长眠雪山
边防官兵说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走路
如同平原上负重几十公斤奔跑
时刻考验着身体的极限
2011年1月
卡拉苏边防连官兵
翻越5400米的达坂前往冰塔林巡逻
2013年春节
克克吐鲁克边防连战士马小龙
在巡逻途中体力不支瘫倒在雪地上
长期驻守在高原边防
官兵们有的指甲凹陷了
有的头发脱落了
有的心室增大了
有的永远留在了雪山之巅……
高原对士兵的伤害无声无息
却又清晰可见
凹陷的指甲是因为高寒缺氧
和维生素短缺引发的
人们说高原上只有两个季节
一个是冬季
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灰褐色的坚硬山脊
与皑皑白雪
是官兵们最熟悉的“风景”
2007年6月
克克吐鲁克边防连士兵饮雪水解渴
2001年6月,喀喇昆仑山
官兵晾晒的衣服瞬间就变成了冰雕
这就是我们的边防战士
一群远离时代繁华的人
用自己的执着守护着这个时代
赴最远的远山
最边的边关
在没有界碑的边境线上
他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藏族战士才旦得知父亲去世
手拿几天前收到的病危通知书,泣不成声
高原上的一抹绿色
是战士们最珍视的陪伴
不要问奉献或牺牲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就藏在脚下的土地里
藏在那一曲唱不完的《军中绿花》里
在西安工作的甘肃姑娘徐芳
通过电波了解并爱上了
扎西岗边防连驾驶员王俊能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这些故事,便是最好的诠释。
视频:王雪振
摄影:向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