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心也颤”,老祖宗的话,啥意思?

2020-03-22     儒释道国学

最近天气格外炎热,不少人都盼望着秋天早日到来;虽然马上就要立秋了,但是立秋也并不意味着气温会骤降。炎热的天气,估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对于许多农村人而言,前往田间地头的灌溉除草依旧刻不容缓。

现在正值农历七月初六,明天就是传统节日的七夕;这也被不少年轻人成为“情人节”,甚至商家也会以此作为噱头来进行宣传卖货。但是七月份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点,那就是“七月十五”,也被称为七月半。在农村,有这样一句关于“七月半”的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心也颤”,老祖宗的话,啥意思?

“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心也颤”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非常简单明了,那么为什么说“七月中”与“腊月半”,才是让人“心颤”的日子呢?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个原因:传统观念对农村人影响深远

“七月中”也就是所谓的“七月半”,在传统观念中被称为“中元节”,在这一天要祭祖先、祀亡魂;因此,也被称为“鬼节”。虽然在《论语》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但是这样的知识对于农村人来说比较缺乏,因此他们普遍对于“鬼节”比较忌讳;如果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体不好,很容易“杯弓蛇影”,进而会有这种“阎王不请心也颤”的感觉!

第二个原因:现实环境的影响

首先,“七月中”的环境影响:

在农村广为流传的这样一句俗语:“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以2019年三伏天为例:起始于7月12日,即农历六月初十;截止于8月20日,即农历七月二十。由此可见七月半就是在三伏天当中。

在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里面,对于古代农村老人而言,不仅天气炎热,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并且古时候的农村并没有冰箱,食物很容易变质,进而滋生细菌。那时候农村老人的抵抗力本身就比较弱,一旦染病,很容易发生意外。

其次,“腊月半”的气候条件:

说起腊月的天气,不少人想到的肯定是“寒冬腊月”,冬天虽然比较寒冷,但是在农村有这样两句俗语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以2019年三九时间为例:起始于1月9日,即农历腊月初四;截止于1月17日,即农历腊月十二;由此可见腊月半刚好就在三九附近、四九当中;“三九四九冰上走”,天气冷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对于古时候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而言,那时候天气寒冷,并没有空调等保暖设备,遭受严寒侵袭很容易染病;一旦烧火取暖,稍有不注意,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产生意外的风险。

正因为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农村老人的口耳相传之间才会有这样的俗语“七月中,腊月半,阎王不请心也颤”;对于农村俗语,我们还是应该抱着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求证;这样才是对于俗语最好的传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uHzBnEBfwtFQPkde-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