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4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二,被称为“龙头节”。
一般来说,过完“龙头节”,这个年才算真的过完。
“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吃猪头肉(不同地区,吃的习俗不同)、祭灶神、起龙船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剃龙头”。
在“二月二”这天给孩子理发,叫做“剃龙头”,也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若是大人剪头,则意味着新的一年会顺顺利利。
虽然,这些天全国各地都实现了新增病例连续数天0增长,但是,孩子可以出门理发吗?相信许多宝妈心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对此,兜妈只能给出一个对策:“视情况而定”
如果父母会剃头这项技能,那么完全就可以在家里给孩子理发,这样安全又方便。
如果父母不会剃头,就要考虑带孩子出门理发。
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2点问题。
理发店有没有营业?距离家远不远?
理发店人数多不多?
若是理发店人数过多,需要等待甚至排队,宝妈就要考虑带孩子找另一家理发店或者放弃“剃龙头”。
虽说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
孩子抵抗力、自制力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偷偷摘下口罩,存在被感染的风险,那岂不是很危险?
所以,孩子要不要“剃龙头”,宝妈就要考虑理发店的距离和理发店的人数,近而少,孩子就可以“剃龙头”;远而少,宝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尝试。
但若是近而多或远而多,兜妈建议还是先不要让孩子冒险!
“剃龙头”只是一种民间习俗,用来藉慰人们的心灵,但就算不采取这种习俗,孩子也并不一定过得不好呀。
1.
这一天,孙女甜甜感受到了人生对她的恶意。
现在社会,大部分父母都忙着赚钱养家,孩子都由祖辈来带,这一天,甜甜的爷爷就给她剃头。
“爷爷,我想要个漂亮的发型,我想要个小桃子!”
“行啊,孙女,交给爷爷吧!”
爷爷夸下海口,拿着电推子就开始忙碌起来,可是爷爷年龄大了,眼神不好,剪着剪着……发型就变了,桃子?根本不可能存在啦!
于是,爷爷就准备把甜甜的头发剃光,可没想到剃到一半,电推子竟然没电了,爷爷哭笑不得,只好跟奶奶商量,剩下的明天再说吧!
甜甜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发型后,小脸顿时板了起来,过了几秒钟,眼睛还饱含着泪水……
好好的一个小姑娘,变成了这发型,谁能不哭啊?
2.
“各位宝妈,你们见过美丽的地中海吗?”
相信,很多都会说没有,那么这次兜妈就给大家开开眼界!
这位可爱的小男孩只有2岁,图片中可以看到他还在尝试自己吃饭,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看看男孩的发型,额头前面完全是“地中海”,就像清朝的阿哥。
对此,许多宝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宝宝对不住了,阿姨知道不应该笑,但我实在忍不住了,哈哈哈哈!”
“都说聪明绝顶,看孩子这发型,真正诠释了这个词!”
3.
理发师给孩子理发时的工具大部分都是电推子、剪刀和木梳,但下面这位爸爸却不简单,他的工具还有——漏勺!
还别说,这尺寸真合适,孩子的头发都从漏勺孔洞中钻出来,正适合剃掉。
不过,爸爸的动作虽然熟练,但技术还有待提升,至少从孩子表情中可以读出四个字:生无可恋。
对此,兜妈立刻把这张图片给小小兜看,后者惊吓道:“幸亏爸爸不会理发!”
4.
中国奶爸技艺精湛,外国宝妈也当仁不让!
前段时间,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妈妈给妹妹做发型的趣事!
女孩的学校里,老师组织了一个小比赛,就是让学生们做出一些特殊的发型,看看谁的发型更加让人“意想不到。”
女孩回到家后,告诉了妈妈,然后妈妈就非常认真地给女孩设计发型,结果……
女孩的后脑勺辫子全部被染成绿色,头顶还放个“芭比娃娃”的上半身,看起来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相信,女孩顶着这种发型去参加比赛,一定会拿得冠军!
生活中,家长带着孩子理发时,总会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他们嗷嚎大哭,乱动,给家长和理发师带来极大的困扰。
一般来说,孩子不喜欢理发,多半集中在2~6岁,幼儿期的他们对理发有一种抗拒感,电推子的“嗡嗡”声音会让他们觉得可怕,而电推子在脑袋上工作时,孩子的心中也会存在未知的恐惧。
他们怕疼,怕电推子突然伤到自己。
这时候,家长可用3招来让孩子配合理发。
1.选择无声电推子
一般来说,孩子害怕剪头多半是害怕电推子的声音,只要选择无声或声音较小的电推子,孩子的恐惧就会变小,他们可能就会逐渐接受理发。
2. 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害怕理发,可能是曾经被电推子割疼过,留下来心理阴影。
这时候,宝妈就要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心中的恐惧被自己喜欢的事情取代。
理发过程中,宝妈可以跟孩子聊天,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让孩子看动画片来消除恐惧,忘掉不开心的回忆。
3. 事后多表扬孩子
孩子每次理发结束后,宝妈都要鼓励、表扬孩子,给他们小礼物,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对理发的好印象,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慢慢地喜欢上理发。
今天是“二月二”,各位宝妈,你们带孩子理发了吗?你家孩子愿意理发吗?愿意的话,你家的孩子又留过什么好发型呢?快在评论区里分享下你家娃的有趣经历吧!
我是兜妈,是一位母婴作者,也是一个小宝宝的母亲,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为您提供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想获取更多母婴知识,就劳烦各位小手关注一下~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