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读写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是一个中国乡村画家
-梵高奶奶:常秀峰-
瓦屋、田埂、小径、
苹果树、向日葵、山楂树……
她一字不识,
为了给城里长大的小孙女
讲述农村的故事和景色,
她拿起画笔,一点点地画出了故乡。
常秀峰,
一位淳朴的农村老太,
众多网友在她的画中看到了“乡愁”,
称她为“梵高奶奶”。
8月1日,
常秀峰老人走了,享年83岁。
为给孙女讲故事,她第一次拿起画笔
70岁以前,常秀峰
生活在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的老家。
她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
年轻时只顾着忙生活。
老伴去世后,她住到广州的儿子家。
久居乡村的她不习惯都市生活,
腿脚不便、语言不通,
她把大部分的时间
都留在陪伴3岁的小孙女身上。
古树老屋,是另一种乡愁。
她时常为小孙女讲起家乡的故事,
可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孙女
怎么也无法想象乡村风光的模样。
老太太不识字,
只好顺手拿起小孙女的画笔,
在纸上涂抹出家乡的山楂树:
果儿是红的、叶子是绿的……
瞬间,孙女就明白了。
就这样,常秀峰一有空就在纸上画画,
用孙女的蜡笔,她画完花草、小动物,
又画田埂、老房子,
还有她的土地。
起初,家人并没有发现她在作画。
直到有一天,
学美术出身的儿媳妇发现了她的画作。
在孩子们的鼓励下,
常秀峰从此与画笔结缘。
常秀峰曾说,
自己不会写字,就用画来表达。
沉甸甸的板栗压住树梢,透着丰收的喜悦。
“梵高的向日葵没我画的好”
2006年起,
儿子开始把母亲的画上传到博客上,
并写下关于母亲的一系列故事。
没想到,画作在网络上大受好评。
说起常秀峰的作品,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她画的《向日葵》。
正因为这幅作品,
她被称为是“梵高奶奶”,
无论谁看都会眼前一亮……
可是常秀峰不知道什么是“后印象派”,
“我心里想着,这个梵高奶奶,
我总是觉得别扭,
跟梵高素不相识,
咋会是梵高奶奶呢?
想不通,还是叫我常秀峰常奶奶可以吧。”
2006年6月和11月,
常秀峰两次受邀来到《鲁豫有约》
演播大厅里,
老太太画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并排摆放。
主持人陈鲁豫问她,
觉得这两幅画怎么样。
直爽的常秀峰说,
“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
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
而她画的向日葵长在土地里,向着阳光。
“有土地养着它,有水滋润着它,
就像我画它的心情一样,很幸福。”
红彤彤的石榴挂在枝头。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常秀峰的画作,
传得最远的一幅现在在法国,
法国著名摄影师斯鲁本
收藏了常秀峰的作品《石榴树》,
他评价,“常秀峰和我一样,
都不是用机器和笔展示艺术,而是在用心。”
“我画的都是‘真’东西,
不是编的!”
绘画逐渐成为
这个70多岁农村老太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只要空闲,
都是属于“梵高奶奶”的时间。
因为眼神不好,
她要趁着太阳好光线好的时候,
铺开纸张,
画几天前开始的画或者新作。
在画桌前,常秀峰完全沉浸其中。
“有时候叫她是听不见的,
总是聚精会神”,儿子回忆称。
他说,“我母亲手里画的,
可能就是那垄田埂上的花花草草,
别人把它们踩在脚下,
她把它们记在心里。”
常秀峰的作品里,
全都是山区农村生活的场景,
那些老房子、小动物,
庄稼、田埂、花草等,
都和她自己过去的生活有关。
画得最顺手的,
是一辈子打交道的农村作物:
红薯、石榴花、玉米、麦子、石榴,
从春天画到秋天,
还有母鸡带小鸡、蚕宝宝、
割麦子、雪地抓鸟遇狼等趣味生动的故事。
她有时会一边作画,一边唠叨,
“这画里的树,
是山后面亲戚家门前河边的杨树,
这割麦的人是她的婆婆,
那个穿脏衣服的小孩是不知道从哪里流浪来的……”
在她的画里,
所有的人和物都是有名有姓,
都是真实的存在。
常秀峰说:
“我画的都是‘真’东西,不是编的!”
她从不打草稿,
“需要啥颜色就直接画上去”。
她的颜料中,
绿色、红色、黄色用得最快,
热烈奔放的色彩,
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常秀峰说,
“我的日历就是小麦、玉米,
和野地里的花花草草。
从土里钻出了嫩芽,
开了花,结了果,落了叶子,
一年也就到头了。”
“斑鸠、‘吃杯茶’、
喜鹊、燕子什么的都走了。
它们是我们那里的鸟,
它们是村子的亲人,
还有狗啊猪啊羊啊,
野地的狐狸啊野狼啊,
它们也是村子的亲人啊。”
这些画是真实的记录,
也是美好的回忆。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
几乎都有一个故事。
“我想画老家的山水草木,
画以前的生活,
老家的东西太多了,画不完。”
常秀峰说。
瓜香四溢。
2007年,常秀峰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
并出了一本画册义卖,
所得资金捐赠给贫困地区。
近几年,由于眼疾和腿脚不便,
加之十几年作画用力用心,
手已经无法拿动画笔。
但她生前常说,
“只要还能拿起画笔,就会尽力将心中
所要表达的东西展现出来“。
树林里的山茱萸
在《梵高奶奶的世界》一书中,
作者简介是这么说的:
“梵高奶奶是一位来自河南乡村的老太太,
某一天拿起孙女的笔,开始画画。”
简单、纯真、质朴、快乐,
在常秀峰的画里,
我们看到了中国最普通的田园风貌,
瓦屋、田埂、麦田、小径、苹果树、向日葵……
这些最简单的风物,
给了人最直接的感动。
她的画总有明艳温暖的色彩,
每个人物都是在微笑,
总能让人感到幸福。
一个普通的老人,
却有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生命的力量。
“梵高奶奶”的故事既简单又传奇,
它告诉我们,
人生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就比如画画
只要你想表达,
拿起笔就可以画。
感谢奶奶,
让我们通过这些画,
看见了这世间最真实的美好。
喜欢画画的亲可以私,信我“画画”,有免费教程和公开课可以看哦,私信在我主页上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