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内,他只会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有时,孩子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的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中心的动机为止,这就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5岁的晶晶有一段时间疯狂的喜欢上了班里的小帅哥涛涛。她得意洋洋的告诉妈妈:她已经跟涛涛举行了婚礼,涛涛和自己已经是一家人了,是自己的丈夫,所以每天早上都要带一样东西送给涛涛。同样,涛涛也会每天带给她一样喜欢的东西。他们彼此互送的礼物有时候是一只折好的和平鸽,有时候是一张画好的画儿,也有可能是一片漂亮又独特的剪纸。晶晶的妈妈已经习以为常,因为晶晶自从上了大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结婚”,每次晶晶都会高兴地告诉妈妈,现在我又和谁是一家人了。
其实,在幼儿园大班,很多学龄前的孩子都喜欢玩“新郎和新娘”的游戏,这种现象叫婚姻敏感期。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会饶有兴趣的玩“结婚”的游戏,有时会要求班级老师也加入游戏。也有的孩子天真的说要跟班级的老师结婚。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结婚”的具体含义,这种现象只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婚姻敏感期”是儿童认知社会关系的一个必经过程。从三四岁开,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性别角色意识也慢慢增强。开始,他们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强烈的好感,比如女孩一般都会说要和自己的爸爸结婚,男孩子一般都会说要和自己的妈妈结婚。这种好感实际上是孩子对性别角色和异性最初的一种认识和体现。四岁到六岁他们便会进入“婚姻敏感期”。
在“婚姻敏感期”中,孩子们所说的“结婚”只是他们表达自己喜受某个人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孩子想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游戏时,孩子就会说想和TA结婚。这是孩子表达自己心中新欢的最直白的方式。孩子表达自己爱的方式大多是很简单,也很美好的,作为老师以及家长大可不必用成人世界的观念和思想来评价孩子,避免给自己以及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给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建议:
1.当孩子处于“婚姻敏感期”时,家长不要紧张,也不要强硬的说教,以免强化了孩子的认识,成人可以船过水无痕般的自然引导,聊天交流,让孩子知道男生女生之间的不同,男孩子当爸爸要有责任感,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女孩子当妈妈要很辛苦的生宝宝,并且要照料好自己的宝宝,要当一个称职的妈妈。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的是,对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懂得自己身上被衣服遮盖的地方不可以让父母或直系亲属以外的人随便触碰。
2.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比如有时和父母、教师或者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拥抱、亲吻。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成人不能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成人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大人们之间的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小孩子之间可以拥抱,也可以亲吻,但是亲吻的时候只要亲吻脸蛋就可以了。
3.3-6岁是孩子对于性别观念比较好奇的阶段,这种好奇往往在儿童期的“过家家“等游戏中得到释放,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孩子从小能通过各种道接触到各种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又善于模仿,因此会把自己对两性的好奇以成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4.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放平心态,正确面对,避免强化。
当孩子用成人中关系亲近的称呼去替代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这无非是为了表示他们关系的亲近。如果成人反应很大,那么孩子很可能受到强化。因此,成人要以平常心来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不要大惊小怪、惊慌失措、如临大敌,加以正确引导就可以了。
5.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孩子多和其他小伙伴多进行交流、合作,让性别不同、性格迥异、年龄不同的孩子一起游戏、玩耍,让孩子明白原来自己可以和很多小朋友成为要好的小伙伴。
6.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提醒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要有分寸,不在孩子面前看爱情剧,坚决防止孩子内容不健康的影像或者书籍。
家长和教师都要了解的孩子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2--4岁)
3.感官敏感期(0--6 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9.文化敏感期(6--9岁)
孩子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1.成人要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成人要尊重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个体差异与自然规律,鼓励孩子在交往中慢慢的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懂得尊重别人。
2.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每个孩子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儿童在每一个每一个敏感期到来时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成人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敏感的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的到来,以满足孩子在敏感期中特定的需求。
3.营造良好、丰富的学习环境
良好、丰富的学习环境,能使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得到学习和探索的心理需求的满足感,也能促进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因此,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一项敏感期表现出来时,就要最大限度的为孩子营造一个满足孩子自由探索和成长需求的环境。
4.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孩子在每一个敏感期到来时,都会出现一些“怪癖”,表现出对某一种事物近乎“痴迷”的状态,直到孩子对某种事物逐渐失去兴趣,说明孩子该事物的探索、学习已经结束,好奇心以充分得到满足,该事物也没有了孩子再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孩子又会继续随着下一个敏感期继续探索。成人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的“怪癖”,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5.重视孩子的学习品质
孩子在任何一个敏感期到来时,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和热情。而孩子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倾向和积极的态度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良好品质。因此,成人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处于敏感期的孩子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