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世锦赛400米自由泳颁奖礼上,霍顿拒绝合影,并用了“跪姿”来表达不满。
“输不起”和“丢人”两个标签,让霍顿再次成名。
然后到了昨晚,男子200米颁奖礼上,获得第三名的英国选手斯科特也和霍顿一样,拒绝和孙杨握手,更不参与合影。
斯科特的理由是:“如果孙杨不尊重这项运动,那我为什么要尊重他呢?我认为所有参与游泳运动的人都会支持霍顿。”
斯科特还真说对了一点,至少海外已经有大量运动员在声援他了。
瑞典冬奥会冠军萨缪尔森表示:“我们需要更多抗议孙杨的活动,干净的运动员是不会想着靠欺骗手段来获取奖牌,泳联领导者必须对干净的选手负责。”
奥运银牌获得者沃克·赫伯恩:“很高兴英国人终于有了立场,表示尊重!”
美国奥运冠军瑞恩赫尔德:“斯科特,这需要大量勇气,你有来自海外的掌声。”
澳大利亚泳坛传奇道恩·弗雷泽表示:“希望泳池更加干净,孙杨是一个药物骗子,不应该出现在泳池中。”
澳大利亚四届奥运会金牌得主利比·特里克特说:“孙杨是个骗子,作为游泳运动员,我们需要创造我们希望看到的清洁运动。”
澳大利亚男篮中锋博格特嘲讽孙杨:“所有跟孙杨一起领取奖牌的游泳运动员,都应该拿锤子把领奖台砸烂。”
英国奥运冠军莉齐·西蒙兹表示:“斯科特是清洁运动的最新代言人。”
英国游泳名将詹姆斯·盖伊:“斯科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为你感到骄傲!”
英国游泳名将亚当·皮蒂:“如果不是粉丝希望看到孙杨,我都不知道为何他会出现在赛场上。”
英国选手斯蒂夫·派力:“斯科特总是在游泳池里无所畏惧,是今晚勇气的特殊表现。”
英国奥运冠军艾玛·维格斯:“非常尊重斯科特,是国际泳联让作弊者骄纵!”
……
看到这么多奥运冠军、泳坛名将炮轰孙杨,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还只是一些有名气的人发声。
所以,孙杨是得罪全世界了吗?
这一次他们集体反抗的源头,是今年一月份,英国《泰晤士报》发布的一篇题为《奥运冠军孙杨侮辱禁药检测人员》的文章。
报道称,2018年9月4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授权第三方检测机构IDTM公司检测人员,到孙杨位于浙江的家中,进行禁药检测的样本采集。孙杨与兴奋剂检测人员发生冲突,“在无检测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传递装有尿样的小瓶,并命令其团队的一名安保人员,用锤子砸碎血液样本瓶”。该记者提到,“霍尔姆斯因为迟到,错过了随机药检而被禁赛一年,孙杨毁坏样本却被赦免,国际泳联这是一种耻辱。”
也就是说,孙杨属于“暴力拒检”,性质很严重。
但真相到底如何?
我整理了国内权威媒体的采访、官方声明、以及孙杨律师的报告,在这里逐一澄清。
2018年9月4日,第三方检测机构IDTM公司,派出三名工作人员前往孙杨住处,进行反兴奋剂检查。
孙杨最开始没有任何怀疑,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名“尿检官”在拿手机拍照、录视频,而且一身短袖+短裤+拖鞋,怀疑不是专业人士,便要求出示证件。
一查才发现,三名工作人员均无法提供“此次检查的授权文件”,血检官和尿检官也无法提供“反兴奋剂检查官资格证明”,血检官甚至没有“职业护士执业证”,而尿检官只有一张身份证。
那么冒牌的“血检官”和“尿检官”是何人?
当天,“尿检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是“莫名其妙被临时叫去帮忙的”。
“我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对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并不清楚。当时是夏天,很晚了,我穿着短袖短裤凉鞋就去了。”“可能因为我穿着不够正式,我见到孙杨后很兴奋,拿着手机拍照,所以孙杨要求查看我证件。而我只有身份证。“然后他们打了一圈电话后,告诉我没有相关证件,没有资格参与检测事件,于是就请我到外面等候,我没有参与具体的兴奋剂检测过程。”
当时孙杨已经接受了检测,但是没让他们把血样带走。(工作人员事后虚假陈述,恶意捏造孙杨违反了条例。)
我知道很多读者会疑惑,既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孙杨为什么拒绝交出瓶子?
因为要防小人,而且不得不防。
我们无法判断,如果血样真的让这群人带走,会不会在其中做手脚?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孙杨也绝对冒不起这个险。
道理很简单,这份药检结果一旦被伪造,足以摧毁一个运动员的体育生涯,摧毁所有赛事荣誉,摧毁国家和团队的所有心血,等于将人推上了绝路……如此严重的后果,谁担得起?
即使孙杨找到自证清白的机会,检测官也可以将锅甩给两个临时工,没有任何损失,而机构也可以推卸责任:“当时没有授权,属于私人行为,我们表示歉意。”
这就是为什么检测官要偷偷摸摸拉来两名没有任何经验、也不知道任何内情的朋友的原因,因为好背锅。
简直细思极恐。
至于那些说孙杨不敢检验的人,我引用一组数据来打脸:
从2008年至2018年11月,孙杨接受国际泳联的“飞行药检”次数是46次,这里不包括WADA、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和国际奥委会的检测次数。
我还去翻了国际泳联的官网,发现在2018年12月,孙杨就有两次检测:
2019年2月有一次:
4月也有一次:
那么,孙杨到底有没有外媒所说的“暴力拒检”,甚至“拿锤子砸血瓶”?
很抱歉,并没有,这些都是英国《泰晤士报》单方面传出来的信源,而且是没有经过任何核实,也没有采访当事人和知情人,属于捏造。
再来看临时委任的“尿检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孙杨暴力拒检,表示即便在知道自己没有药检资格的情况下,孙杨也只是请他到外面等候,并且一直很客气、热情,有礼貌。
此外,国际泳联在瑞士举行了长达13个小时的听证会,孙杨、IDTM公司以及证人都接受了询问,孙杨律师提供大量证据,包括58张视频截图和监控录像,客观还原当时现场情况,孙杨不存在暴力抗拒检查,并得到国际泳联的裁决。
裁决结果是:“孙杨不存在违反《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行为。”
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执意上诉,即将在今年9月举行的体育仲裁法庭上,关系到了孙杨的职业生涯是否终结。
孙杨一再要求,仲裁法庭在举行听证会时,向公众开放,以求公开透明,证明自己清白。
不过,即使孙杨胜诉,我也不太乐观。
我已经预感到,接下来的东京奥运会,可能还会有更多侮辱事件,会有更多不明真相的观众被糊弄。
正如苏格兰的游泳选手布罗迪所说:“希望孙杨多参加比赛,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手站出来对他的行为做出抗议。”
被针对的当然不止孙杨一个人,我随便列举一些里约奥运会的黑哨,就够让人愤慨了。
但这里我不想传递太多情绪,只想阐述一些显而易见的观点,也希望你能听进去。
体育政治,自古有之,而且实力越强,也能享受更多改规则的权力。
我们中国人在乒乓领域称霸,那规则方就要想尽办法削弱,例如减少比分、限制发球动作、限制单项参赛人数等等;
而在欧美的强势项目上,田径、游泳等,就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金牌数量,比如游泳项目可以分为自由泳、蝶泳、蛙泳,混合泳、接力……我毫不怀疑,以后还会增加一个“狗爬泳”。
这里引申出体育圈一个亘古不变的观念:白人至上,炫耀体格,彰显种族优势,并打压其它肤色民族。
这就是为什么,只要孙杨一次次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澳大利亚泳协就会站出来质疑讽刺,或者干涉孙杨的奥运训练计划,扰乱心性;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欧美媒体BBC、CNN等流,会在文章里用“嗑药者孙杨”等侮辱词汇形容,却忽略了泳池服药最严重的国家是澳洲和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欧美运动员集体打压孙杨,恨不得羞辱踩在脚下,而对欧美运动员持证吃药的丑闻视而不见;
因为害怕,所以习惯了双标。
害怕传统的游泳强项会被取代,害怕自己认定的优劣观点被推翻,害怕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并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所以才一次次编织“国外月亮特别圆”的谎言,一次次以“自由言论”之名将他人洗脑。
只是很遗憾,我原本以为在孙杨这件事上,国内许多权威媒体已经辟谣,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那些谣言。
但目前的确有一股强悍的声音,坚定认为孙杨是错的。
这是我偶然翻到的一篇文章,有3388人跟帖,热度很高,你注意看“顶”和“踩”的比例:
如此刺眼、悬殊,我确实沉默了。
在没有正式判定结果出来前,即使是一直针对孙杨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也依然承认孙杨的奥运会冠军,承认他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承认他的世锦赛MVP,在结果出来前不会做任何“有罪推定”,更不会说他是“药王”。
那些故意逆着主流舆论的“聪明人”啊,除了记住孙杨五年前的禁赛、一年前的“暴力拒检”谣言外,其它就可以选择性遗忘了。
可我至今忘不了,两年前的布达佩斯世锦赛,孙杨在800米决赛中排在第五,在镜头前哭了很久。
接受采访时,他哽咽着说:“我真的游不动了,尽力了,太累了,太累了!游到后面,人已经发沉了!”
然后记者问:“后面的1500米还行吗?”
孙杨说要“坚持下去”,但说了一会,眼眶又红了。
记者连忙说:“好,不问了不问了!”
孙杨抱住记者的那一刻,失声痛哭。
现在我渐渐能理解孙杨那时候的心情了,不仅仅是好胜心,为了争光,为了国家荣誉,还因为,每多抢到一个冠军,他就能挡住那些流言蜚语,挡住所有恶语中伤。
冠军对他太重要了。
从七岁开始游泳,平均每天游三千米;十二岁做了运动员,平均每天一万三千米;七岁到现在至少训练了五千多天;地球一圈四万多万公里,他已经游了一圈多。
由于高强度训练,孙杨的心脏负荷极大,而且常年泡在水里,指骨已经变形,指纹全部消失。
仔细算来,等明年征战东京奥运会,孙杨已经是28岁“高龄”,同时代的对手早早退出舞台,只剩他自己一个人了。
我们也真的承受不起再次失去一个刘翔的代价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料哥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