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还有不到一星期时间,今年终于能够回家过个阖家团圆的年了。
然而,尽管我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有些人越是临近返乡的时间,越是如坐针毡,焦虑烦躁的滋味时不时涌上心头,对回家有一种抵触心理。
为什么本应以团圆和乐为主题的“春节回家之旅”,会变成一次充满排斥、抗拒的“烦恼体验”呢?
毕业工资不到4千,不好意思回家丢人
表弟今年26岁,刚研究生毕业,眼看着年关将至,同事、朋友们都满怀期待准备回老家过年,表弟却犯了难。
当初上学的时候,表弟本以为凭着硕士学历,将来毕业找工作肯定不用愁,待遇也差不了,结果毕业以后才知道,就业环境比想象中还要差,接连面试好几家公司,最后都没能谈妥,不是他看不上对方的待遇,就是对方看不上他的能力。
后来因为实在没钱交房租,表弟只好仓促间随便找了家公司入职,底薪4千,绩效提成另算,可年前做了两个月,他都只拿到了底薪,扣除保险之后,每个月刚到手3000多一点,交完房租之后,勉勉强强能够维持生活。
如今公司已经放了假,大家都在准备回家,可表弟却常常忍不住地唉声叹气:“上学花了家里几十万,毕业工资还不到4000块,过年不想回去丢人了。”
年关难过,年轻人患上“过年焦虑症”
未婚、没对象、没生孩子、薪水不高、没有存款...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很多年轻人随着年味渐浓,却忍不住不断烦躁、郁闷、焦虑、心慌,患上了“过年焦虑症”,根本不愿意回家过年。
哪怕只是随便想一想七大姑八大姨的“温暖问候”,也会让人忍不住汗毛竖起,浑身直冒冷汗。
就像表弟的亲身经历,父母花了几十万供他上学读书,结果每个月才领不到4000块的工资,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再联想到一些同龄人中的“成功人士”,面对巨大的落差,很容易会心有愧疚,焦虑在所难免。
记得之前有网友分享,过年回家最怕的不是别的,怕的是听到父母的叹气和抱怨,父母话里话外说的都是,别人家孩子有多厉害,工作单位福利待遇多好,找的女朋友多漂亮,然后一切尽在不言中,以一声叹气收尾。
他听父母这样说觉得很难受,因为自己在外打拼已经竭尽全力,过得很不容易,而且觉得自己也不差,不愿意被拿来比较。
这种渴望回家又害怕回家的感觉,每年都会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就像是一个考了90分的孩子,想和父母分享满心的喜悦,结果父母上来就泼了一盆冷水:你看谁谁谁考了100分。
比起来亲戚所带来的“过年恐惧”,难以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可,更能浇灭一个人回家的热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自己多年的教育投资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由于父母过高的期望,逼得孩子不敢回家过年,是不是已经背离了我们的教育初衷,使孩子与幸福快乐的人生渐行渐远呢?
事实上,表弟之所以会如此焦虑,与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表弟的父母曾不止一次向人夸下海口,说自己儿子是硕士,将来毕业以后拿的就是年薪,能做管理层,待遇怎么也差不了,平日里也没少对表弟耳提面命,告诉他一定要争气,自己供他上学不容易,毕业以后要拿多少多少钱才算满意。
因此,想起来那些父母“吹过的牛”,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再加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窘境,其实表弟不好意思回家过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父母希望子女有出息无可厚非,但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年轻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即便是遇到心酸困难,往往也会报喜不报忧,对他们而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才是过年回家最大的动力。
老苗结语:
现在很多年轻人讨厌过年,觉得没有“年味”,有的只是无尽的琐碎杂事和现实考验。
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帮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幸福快乐地过一生,而不是拿高工资、买大房子、与人攀比,千万别让孩子太焦虑。
今日话题:你对年轻人的这种“过年焦虑症”怎么看?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