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当道”是一个降低智商的说法

2023-01-06     中外概览

原标题:“奸臣当道”是一个降低智商的说法

在中国的史书、小说或者影视故事里,有一个相同的叙事模式,就是皇帝宠爱奸臣,以致奸臣当道,忠良蒙冤,百姓受苦,有才的人怀才不遇。这既是文人的叙事传统,也是大众的思维习惯。糊涂虫带着糊涂虫永远走不进真相,奸臣和忠臣一起携手迷糊了他们的智商。

还是那个经典的老问题,就是中国人总喜欢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从小孩子,到成年人,到知识分子,到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孟先贤,都是如此。满脑子好人坏人观念,导致人们既不认识好人,也不认识坏人。上帝早就吩咐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亚当吃了,中国人也吃了,只是吃得更多,不但必定死,而且把脑子也吃坏掉了。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奸臣?在学校班级里,都争取好成绩、争取第一名,谁是好人坏人;在工作单位里,都在领导面前积极表现、积极献殷勤,谁是好人坏人;何况在皇帝身边,人的生死成败天堂地狱的命运就决定于皇帝玩一刹那的念头,哪一个不战战兢兢、邀宠献媚,那么谁是好人坏人?

把人分为好人坏人,本质是不了解人,不了解人性,而不了解人性,就不了解社会的一切。“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这是圣经中的常识。认识并承认没有义人,是中国人难以接受的,因为这似乎让人绝望,而承认有好人、追求做好人,社会才有希望才有光明,这是性善论俘获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只有承认没有好人,认识到自己就是坏人,才可能让自己不那么坏,才有变好的可能,而掩盖问题回避问题,只能让问题变得更糟、让人变得更坏。

在领导和皇帝身边,只是有成功者和不成功者,没有好人坏人、没有忠臣奸臣。所谓奸臣就是成功者,所谓忠臣就是未成功者。你只看到忠臣的好,没看到忠臣正暗暗地追求“成功”。所谓奸臣当道,就是奸臣“得道”,而“得道”就是"得到"。君子求道、君子忧道,实质就是为了“得到",不成功就是怀才不遇,成功了就怀财而荣归故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f5360e169d1756a895372ac1f308f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