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唐代贵族赵夫人的古墓被发掘。石碑上记载了赵夫人离世的时间,是永新元年。永新元年,这个年号让考古学家感到意外。唐代的史籍从未提到“永新”这个年号,考古学家看到墓志铭上还提到:“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唐宪宗在元和十五年去世,由第三子李恒继承皇位。按照皇室惯例,新王即位时,不能立即改年号,只有等到新的一年到来,才能改年号。只有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的帝王,才会迫不及待地更改年号。考古学家推断出李纯的死因,认为李世民篡位,带坏了后人!
一、唐宪宗李纯
经过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繁盛不复存在。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大唐的局势,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宪宗勤政爱民,是晚唐不可多得的一位好皇帝。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晚唐的皇帝不再册封皇后。
郭贵妃,宪宗后宫里地位最高的女性。她出身高贵,祖父是战功显赫却为人低调的大将军郭子仪。郭贵妃的母亲是皇室公主,按照辈分来看,郭贵妃是宪宗的表姑。宪宗是皇室的旁支,他迎娶郭氏女,主要是为了拉拢郭氏一族。
宪宗最疼爱长子李宁,虽然李宁的母亲出身卑微,但是李宁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性格宽厚,是宪宗心里最适合的下一任继承人。郭贵妃生下李恒,由于郭氏一族手握重兵,而且在朝中根基深厚,大臣们一边倒地支持李恒做太子。
宪宗憎恶外戚干政,对郭贵妃生的儿子也不喜欢。李宁被立为太子,却在19岁那年离世,让宪宗悲痛万分,连续十多天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不能上朝。宪宗的心腹拥立二皇子,二皇子的母亲没有势力,宪宗生怕二儿子被郭氏一族残害,让他去封地生活。
权倾朝野的郭氏一族,杀害太子李宁,排挤二皇子,终于把李恒推上太子之位。宪宗虽然让李恒入主东宫,但是他也在暗中为二皇子铺路,希望二皇子韬光养晦,成为下一任皇帝。二皇子和党羽在封地养精蓄锐,和太子李恒展开角逐。
宪宗晚年,不理朝政,一心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和他的祖先唐太宗李世民一样求仙问道。宪宗身边聚集着能人异士,他每天服用丹药,然而身体却越来越虚弱。宪宗走路脚步虚浮,身体羸弱不堪,他却引以为傲,认为自己马上就要脱离肉体凡胎,飞升仙界。
二、宪宗之死
太子李恒眼看二皇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忧心忡忡地找到舅舅郭钊商量对策。郭钊面无表情地给他倒了一杯茶,说:“别担心,一切都掌握在我们手里!”宪宗虽然沉迷修仙,但是他没有忘记清扫太子的党羽,以此为二皇子扫清障碍。
元和十五年,宪宗去世,史书没有记载他的死因,宪宗很有可能是服用丹药过量,导致中毒而亡。然而,根据赵夫人墓志铭上记录的少帝改年号为“永新”这件事,考古学家推测宪宗死于非命,少帝篡位的丑闻被坐实。宪宗剪除太子党羽的做法,让郭氏一族忍无可忍。
郭贵妃和两个执掌神策军的太监来往密切,他们是太子李恒的支持者。为了让李恒成功即位,他们合谋杀害宪宗,宪宗去世的第二天,二皇子被杀害,两个阻碍李恒上位的绊脚石被铲除,李恒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
李恒弑父杀兄,让考古学家想起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为了登上帝位,在玄武门杀害太子李建成和亲弟弟,最后逼得父亲李渊退位。玄武门兵变是李世民心里地一根刺,手足相残的惨况让他夜不能寐,心灵饱受折磨。
李世民为了防止兄弟相残,不仅早早地立下太子,还尽力让儿子们相亲相爱。然而,太子和一母同胞的兄长为了争夺皇位反目,太子谋杀亲兄失败,被李世民厌恶。太子一怒之下,竟然起兵造反,李世民没想到,他还活着,儿子就想杀了他继承皇位,心里悲痛不已。
自从李世民开了弑兄杀弟的头,后代子孙为了争夺皇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比李世民更狠毒。到了李恒这一代,李恒不惜联合母族势力,将亲生父亲杀死,真是丧尽天良!纵观唐代的历史,考古学家认为李世民兵变篡位,给子孙后代找到上位的可乘之机,开了坏头。
李恒26岁即位,终日沉迷享乐,不理朝政。没过几年,李恒的身体垮了,29岁就死了,令人唏嘘。皇位兜兜转转,落到了李恒的弟弟头上,宣宗即位。自李世民开始,篡位成为李唐皇室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