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坑的武器大多是指:花费巨大的研制经费,但使用效能低下的装备!这些装备几乎都是出自“个人的好恶”或者是一帮“技术官僚”不经过战场实地调查、研究…在办公室里讨论出来的装备,研制出来之后与战场需求和装备发展趋势格格不入…最后都成了“废物点心”!
由于这类装备种类太多,只能介绍两三种有代表性的,这类装备当中“最出色”的就是图片上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的800毫米列车炮,这炮一共有两门:古斯塔夫和多拉。
800毫米列车炮所使用的7吨穿甲爆破弹。
德国大军火商克虏伯家族与德国军方有着非常好的关系(正因为这个原因二战后被盟军强行解体、拆分!永久性的不得制造武器)希特勒上台之后,对他参加一战时的“巴黎大炮”情有独钟,就要求克虏伯公司研制出射程超远、威力极大的列车炮,为将来的战争提供摧毁最坚固工事的攻坚利器!经过几年的设计和制造,“元首”梦寐以求的巨炮终于研制成功了,它的重量超过了3000吨,采用重型轨道机车为底盘,由于炮弹过重非人力所及,炮弹的运输、吊运、装填均由轻型坦克改造的特种车辆来完成…加上它设计太复杂需要有1500人的工兵组成的团级单位来伺候它,并且它的运作涉及到了铁路部门,还需要有铁道兵对铁路和路基进行勘察,铺设…总之非常的麻烦!
很少见的800列车炮参战的照片,这是古斯塔夫巨炮参加“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时留下的照片,炮口高扬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钢轨边上已经构筑好了炮兵指挥所。
那么,800列车炮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它参加的唯一一次重大战役就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当时曼施坦因上将(战役结束后晋升元帅)正在围困港区的苏军,由于“塞港”早在沙俄时期就构筑了极其坚固的工事,德军虽然炮火猛烈但是仍旧止步不前,为了打破僵局,曼施坦因请求希特勒派:古斯塔夫800炮和卡尔600炮前来助阵…得到批准后两门巨炮从德国运抵了“塞港”的外围,经过紧张的发射阵地构筑之后,两炮开始发威!800列车炮发射的一发7吨穿甲爆破弹直接打进了苏军在30米地下的弹药库,在剧烈的爆炸和引爆爆炸巨响声中,强烈的冲击波将几百人“震死”!火光、烟雾…如同地狱一般,这也是800巨炮诞生之后最初、最好也是最后的战果…从那之后它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战役。
盟军工程师正在测量被德军自己销毁的800毫米列车炮的残存炮管。
800炮后来未被使用的原因是它太笨重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机动性太差,不但要有上千人直接伺候它,还需要几个营的防空部队,否则一架轰炸机就能要了它的命!
第二:虽然威力极大,但是发射效率极低!参战“塞瓦战役”它24个小时一共才发射了14发炮弹…它的发射过程是笨拙而耗时的,先将炮管摇至水平由坦克底盘改装的吊车(也可以是其它吊车)将弹丸吊高至“弹药承载车”上通过轨道精确的对准炮膛再由坦克改造的“弹药装填车”使用推送杆将弹丸推进炮膛内再将发射药包填满发射药室,关闭炮闩将炮管摇到需要发射的角度、开炮,发射一发炮弹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这样低的效率远不及“容克轰炸机”携带航弹打击效果块!所以,800炮参加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后,被德军弃用。
800列车炮和V-1、V-2导弹都是二战期间的“黑科技”,但是800炮走了歪路,耗资巨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后两者虽说技术也不成熟,但它们却成了人类战争开始进入到“导弹化”的先驱。
不看机徽大部分军迷都会认为这架三角翼的大型飞机是法国������������设计的,其实它是美空军当中服役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中程战略轰炸机,美军编号是:B–58中程超音速轰炸机。绰号叫:盗贼。
B–58这型轰炸机是19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当时的飞机设计思想是高空高速突防,所以B–58采用了狭长机身和大三角翼设计,这样飞机飞行阻力会减小、并且升力也有所提高,更易于驾驶员的操控。
停放在航空博物馆停机坪的B–58“盗贼”中程轰炸机,它当时应对的是苏联图–22“眼罩”轰炸机,从技术角度来说它要比“眼罩”先进了很多。
由于是新型轰炸机,美军在它的身上几乎应用到了从材料到航弹设备…所有的新科技!并且新颖的设计了腹部“弹荚”,而摒弃机腹内置弹仓,这样的目的就是当B–58突防敌方领空后开始投掷航空弹药,弹药投掷完毕“弹荚”也不要了!这样“一身轻”的轰炸机就可以更加快速的脱离。由于大量的新科技新材料的应用使得B–58的价格非常高昂,每架价值1400万美元,而这个价格当时可以购买3架B–52远程轰炸机!
很遗憾!高价格和高科技没有让B–58发挥出战斗力,它从1960年开始服役,仅十年之后的1970年就完全退役了!原因就是新科技并不是成熟技术,有诸多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使得B–58在服役期间各种毛病不断,甚至是所谓“弹荚”不能使用大部分当时美军的制式航空弹药……一架轰炸机不能使用大部分弹药就变得没有使用价值。
美军“飞机坟场”内的B–58,最近的这架垂尾上似乎有弹孔,不知道是不是被当成了靶机?昂贵的飞机沦落到此,太悲哀了!
由于各种各样的毛病,加之扶摇直上的维修费用,让美国空军再也无法忍受,最终将其全部退役,丢弃到“飞机坟场”。
浓浓的德系味道,与那个“顶球”的45型相比,显得敦实而厚重!125级护卫舰外表给人的印象就是德国制造的高品质。
不过它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型!花费了6.5亿欧元€的巨资(12月9号的外汇比价7.81人民币等于1欧元),可是图片上的F222“巴登·符腾堡号”由于机械故障严重,大量的电子装备没有达到要求被德国海军拒绝接收,被迫返回船厂进行返工!德国的高品质(油纸包)被严重打脸!
但,就算是“巴登·符腾堡号”通过了验收,它孱弱的武器安装量也让全球其他有一点影响力的海军笑话!满载排水量7000吨(与052D相当)的大舰,安装的武器仅是:一门127㎜舰炮、两门27㎜机关炮、一座21联“拉姆”近程防空导弹、两座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4~5挺12.7㎜机枪,没了!这样的武器装备量与其他国家的2000吨级别的轻型护卫舰几乎一样。就这样的火力与俄罗斯的22380型护卫舰对抗都吃力,与其他更强大的战舰对抗更是甘拜下风!完全是大而无当呀!
B–58轰炸机和F125型护卫舰从外表来看都算是漂亮的装备,这两型武器都体现了装备国家的作战思想,但问题是:一个是为了压倒“一切敌人”,而不顾武器研制的原则就是稳定、稳定、再稳定!盲目的追求高科技结果就是不断的给自己增加麻烦,和平时期都毛病不断,到了战时更会大量死人的!“寡妇制造者”的恶名在美军装备当中并不少见;另一个125级护卫舰则完全是“武备废弛”的产物,和平时期太久了!已经让欧洲这些国家忘记了居安思危,过度的依赖美国的保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不断的被美国讹诈和被俄罗斯鄙视!